茶學專家吳覺農與《茶經述評》
,研究它的文字,撰寫中比較側重于《茶經》的注釋,後來添入一些新的評述內容,寫成了第一稿。仔細研究後,吳老對第一稿很不滿意,認爲有的內容已超越了評述的範圍。于是,又對第一稿加以精簡,突出評述,寫成了第二稿。但是爲了反映最新的學術發現和觀點,吳老再次加以修改補充,這便是後來出版的第三稿。
值得敬佩的是,吳老編撰這本書並非就關在書齋,足不出戶,爲了爭取到令人信服的第一手資料,他不顧八十高齡,遠行千裏,跋山涉水,如爲了對茶樹原産地和我國生産紅細茶的問題進行研究,他曾先後前往四川、雲南、廣西和廣東等省區再次進行調查研究,並寫出論文,提出建議,最後融彙在《茶經述評》之中。
经过五年紧张、艰辛的工作,在编撰成员的不懈努力下,《茶經述評》終于在1984年脫稿完成了。是年11月,陸定一在爲《茶經述評》寫的序言中說:後人的著述,只重複陸羽的窠臼,少有新意。人們多麽希望看見二十世紀新茶經的出世。這個任務,現在由中國人自己來完成了。吳覺農 先生的《茶經述評》,就是二十世紀的新茶經。……這部書無疑是茶學的裏程碑。陸定一非常敬佩吳老的人品,因此他在這篇序中還評價說:覺農先生畢生從事茶事,學識淵博,經驗豐富,態度嚴謹,目光遠大,剛直不阿。如果陸羽是茶神,那麽說吳覺農 是當代中國的茶聖,我認爲他是當之無愧的。
1989年10月28日,吳覺農 因病逝世于北京。在他逝世前的一個多月(9月15日),他還不辭年高體弱,興致勃勃地前往民族文化宮觀看首屆茶與中國文化展示周的展出。他看得很仔細,並與周圍觀衆和藹親切地交談,還爲展示周題詞留念,又發表了他生前的最後一次談話。他說:我的名字叫覺農,爲什麽叫覺農呢?因爲我的一生中,最關心的是農民的生活和他們的生産。現在農村裏,茶農還有許多困難,希望你們到農村去看看,去幫助他們解決困難,特別是幫助茶農搞好科學種茶和制茶,增加經濟收入,使茶農一天天地富裕起來。中國茶業的前途是很有希望的,茶葉生産發展了,中國茶文化也會興旺起來。
吳覺農 的一生,是矢志不移振興我國茶業的一生。他是中國茶業界的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