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明辨巫峽水|名人茶趣
王安石(1021~1086年)是宋代力主改革的大政治家,也是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著名文学家。他于熙宁二年(1069年)推行的变法新政,史称“王安石变法”。可是他的变法,却遭到同朝为官的司马光、苏轼等旧派官僚的反对,因而苏轼被贬为黄州副团练史。赴任前东坡到丞相府告辞,王荆公送他到下滴水榜前,拉着东坡的手说:“老夫幼年寒窗十载,染成一症,近年经常发作,太医院看是痰火之症。虽然服药,难以除根。只有常饮用阳羨茶才能治愈。這裏有聖上賜予我的陽羨茶,需要用巫峽水烹服;而巫峽在四川,路途遙遠,老夫幾欲差人往取,未得其便。這次借你去眉州接家眷的機會,順便從巫峽取些江水來。”
到黃州後,蘇轼就向太守告假要去眉州接家眷,並准備返程時給王安石取些巫峽水。他回到眉州接了家眷,從陸路到夔州,再從夔州乘船東去。途經三峽時,江流湍急,行舟飛下,七百裏的三峽,風光秀美,看得蘇轼流連忘返,不覺間就到了西陵峽。他就命人從江心取來一甕江水,用柔皮紙封固,親手簽押,即命開船回到黃州。
轉眼間就到了冬至節,按著習俗,每逢冬至節各地府衙要向朝廷進奉冬至節賀表。太守就請蘇轼親自進奉,同時給王安石送巫峽水去。王安石見到巫峽水後非常高興,連忙命童兒用茶竈中煨火,用銀铫汲水烹煎,等到水煮沸,如同蟹眼閃爍之後,將陽羨茶取一撮放在茶碗裏,沏入沸水,但只見茶色半晌才慢慢顯現出來。
王荆公有点怀疑水的来源,就问道:“此水何处取来?”东坡道:“巫峡。”荆公道:“是中峡(巫峡)了。”东坡道:“正是。”荆公笑道:“可别欺瞒老夫!此乃下峡(西陵峡)之水,如何假名中峡?”东坡大惊,只得承认道:“确实是取下峡之水!老太师何以辨之?”荆公道:“读书人不可轻举妄动,须是细心察理。
《水经补注》里说,上峡水性太急,下峡太缓。唯中峡缓急相半。太医院宫乃明医,知老夫乃中脘变症,故用中峡水引经。此水烹阳
羨茶,上峽味濃,下峽味淡,中峽濃淡之間。今見茶色半晌方見,故知是下峽。”幾句話說得蘇東坡無言以對,只得連連道歉,羞愧地離席謝罪。
王安石明辨巫峽水
名人茶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