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岩茶四大名叢之白雞冠品鑒|何文明
如果说铁罗汉是武夷岩茶中的真漢子,那麽白雞冠無疑就是武夷岩茶中的美嬌娘。作爲武夷山的道茶白雞冠,它的産生必然與武夷山止止庵道觀主持白玉蟾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相傳宋代著名道教大師白玉蟾在武夷山大王峰下的止止庵道觀主持修道,無意中在白蛇洞內發現一株茶樹,因其葉形似雞冠且新芽呈黃白色,又爲白玉蟾所創制,故名"白雞冠"。
在我们这群爱好岩茶的茶友中,談及白雞冠都贊歎有嘉,大家都十分喜愛它的簡單、純淨、大味至淡。白雞冠的茶香幽遠,回味綿長,仿佛一個清秀可人兒,十分的耐看有情致。雖然白雞冠是武夷四大名叢之一,可是因爲它生長周期慢且産量不高(畝産百斤左右),在武夷山當地並沒有廣泛種植,以至有好這一款茶的茶友多次去武夷山都沒有找到,以筆者所知也不過五家有種植,且産量都極少一般不外售,大多留下送人或自己慢品使用。白雞冠爲灌木生,葉片中等屬晚生種,最佳采摘時間在每年的4月下旬,老葉呈深綠色,新芽爲黃白色,葉片表面有油光茸毛少,橢圓形葉片外沿葉齒钿而密,與其他岩茶有明顯區別。
现在经常听到茶友一談及白雞冠就立馬說出加三克海鹽煮著喝最好的話語,以顯示她們的認識。我實在無法認同此法,爲此我還特意在第三道茶湯最純時加入一顆海鹽品完後大煞風景,這就仿佛你在炒青菜時加入雞精,吃到嘴裏沒了菜味。好茶也是如此,你根本無需解釋太多,放松你的心情,放慢你的腳步,靜下心來細細品味它,白雞冠的淡雅、純淨及幽香,好茶自己會說話。
接下来分享下用盖碗冲泡白鸡冠的过程:
因个人口感有别也可自行变更冲泡方法及座杯时间,以下仅代表本人喜好。
因为白鸡冠是岩茶中的美女,對美女我們大多會選擇關愛有加,所以我建議大家用95度水來開湯。(把礦泉水燒開後倒入茶海來回倒五次就大概爲95度水溫了)用開水燙過蓋碗後倒入一泡白雞冠,蓋杯甩三下後聞幹茶香,白雞冠的香型十分特別,我的體會是特殊的藥香加上大自然森林中草地的氣息,也有茶友形容爲菌菇之味,鮮玉米須味等等。
将95度水冲入杯中座杯十秒后出汤(这是我经过反复多次体验得出的,太快出水第一冲茶淡而無味,太久初入口即會産生澀感讓品茗者心生不樂,十秒剛剛好。)
端起第一杯茶,觀其色,深黃有厚度;聞其香,在煙草味中夾著一股幽幽的花香;品其味,茶湯入口即滑下喉,回甘明顯。
第二道茶座杯時間十五秒,出湯後體驗如下,茶湯明顯比上一沖醇厚,開蓋聞香時有明顯煮鮮玉米須的味道,水中香初顯,唇舌有明顯清爽薄荷感,杯底的幽香更加明顯。第三道茶被稱爲茶湯之精華,經過前二道的浸泡,白雞冠這可人兒終于全景展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