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大红袍亮相东北茶博會受热捧
“東北茶業因武夷茶的到來,有了新氣象,站到新起點。相信,隨著兩地茶葉貿易實現常態化,武夷茶以及它的文化元素將爲東北茶業點燃新亮點、注入新活力。”在第七屆東北(沈陽)國際茶文化博覽會上,中國茶葉流動協會副秘書長、遼甯省茶業協會會長姜竹林如是表示。 18日,第七屆東北(沈陽)國際茶文化博覽會正在遼甯省沈陽市舉行。以大紅袍爲代表的武夷茶首次亮相展會,贏得了當地茶葉采購商、市民的熱烈歡迎,展銷反響強烈。 “十年前的沈陽人只喝花茶,在一次茶藝培訓中,初次聽說武夷岩茶的沈陽市民都認爲,岩茶是鹽巴做的茶。”武夷山市國爲茶業有限公司總經理虞梅方2000年來到沈陽,從事茶藝師培訓工作。而今天,她的展位在開館後1個小時就陸續接待了十幾批顧客,光是盛廢棄茶湯的茶器就清洗了兩次以上。 禦岩茶業有限公司總經理胡天明也是2000年前後從武夷山來到沈陽闖蕩的茶人之一。如今,他在這裏已擁有9家直銷店。爲了讓武夷岩茶在沈陽接地氣,他特地爲茶葉換了東北人喜愛的大包裝,用錫罐、鐵盒包裝岩茶、紅茶,成爲沈陽以及周邊地區消費者購買禮品的“老掌櫃”。 “雖然,這幾年到東北發展武夷山茶人在增加,但我們都深深地感到,單靠一個或幾個茶企,茶文化難以聚合傳播,不僅不利于東北人了解武夷茶,而且也難以迅速提高武夷茶在東北的市場占有率。”胡天明說,“我們需要一個主心,這就是我們的政府。” “通過這次展銷,今後沈陽、武夷山茶業將實現常態化往來,我們在東北抱團發展有了一個載體。這樣的展銷,我們期盼了十幾年。”虞梅方說。 “對于茶人來說,武夷山這個中國茶文化藝術之鄉,是一扇了解中國茶文化的窗。武夷岩茶的韻味、口感、文化、營養價值,十分適合東北人飲用。再加上,烏龍茶、紅茶都發源于此,所以我們致力于爲東北人民引入武夷茶的工作已開展了十幾年。”遼甯省茶業協會常務副會長高玉瀛介紹,東北人最近十幾年因爲生活水平的提高,才開始接觸花茶以外的茶。在六大茶類中,武夷山茶的拼配效果很好,在東北茶市的整體形象也逐年提升,“在遼甯茶業界,武夷山的岩茶、紅茶是近年來崛起的新星,必將帶熱東北茶葉市場。” 采訪中,一個來自遼甯本溪的采購團格外引人矚目。采購商張東升說:“我們一共來了兩輛大巴,每輛有59個座位,代表59家企業。與武夷山茶業對接,建立經銷平台是我們此行的目的之一。” 近年來,武夷山政府搭台、企業唱戲,組織了一場又一場茶業對外營銷活動,足迹遍及華北、華南、華東、東北。今年,武夷山還設專項資金,鼓勵茶企參與茶葉推介,對市內展會參展企業一次性補助展位費50%的補助金,對牽頭組織10家以上茶企抱團參展的協會、專業合作社給予組織獎5000元。 東北(沈陽)國際茶文化博覽會2010年起舉辦,每年一屆,至今已有七年,是立足東北、輻射全國的茶産業、茶文化交流盛會,每年都吸引大量茶人、茶企參加,推動各地茶文化交流,促進茶産業轉型升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