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樹常見害蟲及其生態調控
發生規律 一年約發生25代,以卵、幼若螨及成螨在葉背越冬。世代重疊嚴重。成螨常在葉正面活動,幼若螨幾乎全棲息爲害在葉背面。夏茶受害最重,秋茶其次。高濕多雨和高溫幹旱對其發生均不利。
調控要點 a、及時分批多次采茶,能一定程度抑制該蟲的發展;b、噴施浏陽黴素;c、發生較多年份,秋季用石硫合劑封園。
6、茶黑刺粉虱
识别 该虫一生经过成虫一卵一幼虫一蛹四个发育阶段。成虫灰白色,栖息在茶叢中,有一定的飛翔能力。卵産于成葉和新葉的背面。卵經過一段時間後孵化爲幼蟲。幼蟲是黑刺粉虱爲害茶樹的主要蟲態。孵化的幼蟲固定在葉背刺吸茶樹汁液,同時分泌排泄物,落到下方葉片正面,誘發煤病,阻礙光合作用,影響茶樹的發芽和樹勢。幼蟲經過3齡後在原處化蛹。
发生规律 一年发生4代,以老熟幼虫在茶樹葉背越冬,翌年3月化蛹,4月上、中旬成蟲羽化,第1代幼蟲于4月下旬開始發生。第1-4代幼蟲發生盛期分別在5月中旬、7月中旬、8月下旬及9月下旬至10月上旬。該蟲喜郁閉,在茶叢中下部葉片較多的青壯齡茶園及台刈後若幹年的茶園中容易大發生,在茶叢中的蟲口分布以中部爲多,上部較少。
调控要点 a、结合茶園管理進行修剪、疏枝、中耕除草,使茶園通風透光,可減少其發生量;b、噴施黑刺粉虱真菌制劑,或人工助遷罹病茶枝;c、注意保護黑刺粉虱寄生峰。
7、茶尺蠖
识别 成虫体长9-12毫米,体翅灰白色,卵短椭圆形,堆积呈卵块,幼虫有5个龄期,蛹长椭圆形。以幼虫取食嫩叶为害茶樹,1-2齡期形成發生中心,3齡後分散取食,4齡後開始暴食,蟲口密度大時可將嫩葉、老葉甚至嫩莖全部食盡。
发生规律 一般一年发生5-6代,以蛹在茶叢根際土中越冬,翌年3月成蟲羽化,成蟲有趨光性,卵堆産,幼蟲1-2齡多在葉面,3齡後怕光,常躲于茶叢蔭蔽處,幼蟲具吐絲下垂習性,老熟時入土化蛹。
调控要点 a、结合秋冬深耕,消灭虫蛹;b、灯光诱杀成虫;c、利用雌成虫性信息素诱杀雄虫,干扰交配;d、喷施茶尺蠖病毒制劑;e、在低齡幼蟲時噴施Bt制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