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有嘉木 传播茶文化是种享受
詩情畫意寫香茗
何爲茶?植物學概念上通常指茶樹,多年植物,原産地是中國的西南,四川地震那一帶就是全世界所有茶的發源地之一。另外茶也可以是物質的另一個形態概念,即可以是加工後的幹茶,也可是品飲時的液體,以及與茶相關的別的形態。第三,茶葉可以是一個文化的符號。
我們可以在不同的詩歌中,看到茶的不同形態,範成大的《夔州竹枝歌》:“白頭老媪簪紅花,黑頭女娘三髻丫,背上兒眠上山去,采桑已閑當采茶。”這首詩裏茶的概念就是我們講的植物的茶的概念。
陸遊詩:“矮紙斜行閑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這裏說的細乳,不是牛奶,而是當時的茶葉磨成粉後成白色。戲分茶,是宋代特有的沖泡茶的技藝,這裏的茶是飲料的意思。
苏东坡诗:“欲把西湖比西子,從来嘉茗似佳人。”这个地方的“嘉茗”已经带有文化的典型象征了。再如郑板桥诗:“湓江江口是奴家,郎若闲时来喝茶。黃土築牆茅蓋屋,門前一樹紫荊花。”在這裏,茶就是一個典型的文化符號,就像我說你今天過來到我們家來喝茶,意思是說你到我家來做客吧。這首詩的意思就是:這個小夥子你來吧,我想跟你談戀愛。茶在此處就象征著愛情,是意味深長的文化況景。
茶史上N個第一次
茶與人類第一次親密接觸,在《神農百草經》中有記載:“神農嘗百草,日遇72毒,得荼而解之。”荼有兩種解釋,一種是野草,還有一種就是茶。
人類與茶第一次親密接觸是通過拯救生命的方式來接觸的。人要死了,但是吃了這個茶活過來了,人類和茶的感情,一開始的平台就很高,是生死相依的關系。
《爾雅釋木》中記載說:檟,苦荼。這是茶最早被文字記載下來的內容。晉代的郭璞做了一個注,說早采的茶叫荼,晚采的茶叫茗。
中國是茶的故鄉,最早的茶樹出現在今天的雲南、貴州和四川一帶。原始的茶樹可以長到幾十米高,我們稱之爲茶树的“巨无霸”,慢慢從长江中下游过来,從乔木、半乔木,到我们这里,茶完全變成灌木了,我把它稱之爲茶的“侏儒”。
春秋至秦漢時期,人們開始食茶。《晏子春秋內篇雜下》中說:嬰相齊景公時,食脫粟之飯,炙三弋,五卵,茗菜而已。這是最早的關于茶的食用記載,茗菜就是當時的茶。不過對此茶學界還是有不同爭議。
到戰國時期,茶叶從古巴蜀传到了中原,清代大学者顾炎武认为,“自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饮之事。”喝茶的習俗在當時通過戰爭,被帶到了中原和江南。
人類種植茶叶最早记载的地方在四川蒙山。我们浙江有一个南宋地理学家王象之,在其地理名著《舆地纪胜》中说,西汉有僧從岭表来,以茶實蒙山。這是後世典籍記載的中國最早的植茶年代,而當地一直就有西漢吳理真結廬四川蒙山種植茶樹的傳說,吳理真成爲人類植茶最早記載的第一人。
漢代,中國最早的茶葉文獻王褒的《僮約》誕生了。這裏有一個小故事,王褒是個文人,一次去看亡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