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地區的民族茶文化探秘
團結和中外友誼的金橋。
五條茶馬古道主要路線是:
北道--由普洱 經昆明中轉內地各省、北京,稱爲"官茶大道".
北西道--由普洱 经大理、丽江、中甸进入西藏,由拉萨中转尼泊尔 、印度等国。
南道--由普洱 、思茅分爲三線,即:東出越南,南出老撾,西南出緬、泰。
20世紀70年代開創了"新茶路",入緬後經曼德勒或景棟轉運到仰光,海運到加爾各答,再陸運到西裏古裏--葛倫保,最後由馬幫馱運到拉薩。
思茅、普洱 的古茶園,古道,馬幫,茶莊,茶廠鎖鏈構成一幅大氣磅礴以普洱 茶爲核心的文化長廊,留下了輝煌的畫卷,也給後人研究普洱 茶文化提供了史料。
"普洱 茶"飽含著深深的韻味,輻射出耐人尋味的"茶馬古道"精神。
叮當叮當的馬鈴聲在古道上回響,一長串馬幫走過吊橋,一馱馱易武正山的茶葉被馱到普洱 府,再流傳到世界各地。時間在流尚,歲月在飛逝,一段段富有神奇色彩的故事遺留在彎彎曲曲的古道上。
瀾滄江中下遊是古今普洱 茶的原産地及集散地,這一帶年均溫度在17°C-22°C,年降雨量在1200-1800毫米,土壤PH值爲4-6,屬亞熱帶濕潤氣候類型。在這種海拔差異大、日照充足、雨量充沛的地方,地傑物靈。這些優越的條件爲該區種植的雲南大葉種茶創造了適宜的生長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