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細蛾發生與防治技術
茶细蛾,学名 Caloptilia theivora (Walsingham) 鳞翅目,细蛾科,俗名三角苞卷叶蛾,主要 危害茶樹、山茶。上世紀末上升爲我省茶樹上的主要害蟲。
1.为害特点 幼虫在茶樹嫩葉裏潛食或卷成三角苞匿居取食,影響茶葉産量和品質,當三角苞率高于3%,開始影響茶葉質量。
2.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4—6毫米,翅展10一13毫米,头、胸部暗褐色,复眼黑色,颜面披黄色毛。触角丝状,褐色。前翅褐色带紫色光泽,近中央处具一金黄色三角形大纹达前缘。后翅暗褐色,缘毛长。卵长0.30—0.48毫米,扁平椭圆形,无色,有水滴状光泽。末龄幼虫体长8一10毫米,幼虫共5龄:一龄1毫米,二龄1.5—2毫米,三龄2.5—4.0毫米,四龄8一10毫米。幼虫乳白色,半透明,口器褐色,单眼黑色,体表具白短毛,低龄阶段体略扁平,头小胸部大,腹部由前渐细,后期体呈圆筒形,能看见深绿色至紫黑色消化道。蛹长5—6毫米,圆筒形,浅褐色。腹面及翅芽浅黄色,复眼红褐色。茧长7.5—9毫米,长椭圆形,灰白色。
3.生活习性 浙江松阳年生7代,以蛹茧在茶樹中下部成葉或老葉面凹陷處越冬,翌春4月成蟲羽化産卵,第一代4月中下旬,二代5月下旬,三代6月下旬至7月上旬,四代7月下旬,五代8月下旬,六代9月下旬一10月上旬,七代11月中旬,四代後出現世代重疊,以5-6代爲害最重。成蟲晚上活動、交尾,有趨光性。成蟲羽化後2—3天把卵産在嫩葉背面,芽下第二葉居多,三葉次之,芽上少,一片葉上數粒至數十粒,1—3代每雌可産卵44—68粒,余各代少。一、二齡爲潛葉期,三、四齡前期爲卷邊期,四齡後期、五齡初期進入卷苞期,把葉尖向葉背卷結爲三角蟲苞,隱匿苞中咀食葉肉,幼蟲常轉苞爲害,把糞便堆積在苞內,嚴重影響茶葉質量。老熟幼虫把苞咬一孔洞爬出后,至下方老叶或成叶背面吐丝结茧化蛹。该虫卵期3—5天,幼虫期9—40天,非越冬蛹7—16天,成虫寿命4—6天。留养茶園及幼齡茶園芽葉較多,利其發生。每年夏季受害重。氣溫升至28℃以上,成蟲易死亡,産卵也少,7—8月爲害較輕。主要天敵有錐腹小蜂,寄生率20%左右,多種蜘蛛捕食茶細蛾成蟲、幼蟲。
4.防治方法 (1)分批及时采茶,注意采去有蟲葉,減少該蟲産卵場所及食料。(2)加強茶園管理,發現蟲苞及時摘除,集中燒毀或深埋。(3)在潛葉期及時噴灑35%毒死蜱乳油1500-2000倍液或80%敵敵畏乳油1000倍液加2.5%三氟氯氰菊酯乳油4000—50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