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关于普洱茶
遂由內地帶來茶種,令軍民種植,教以栽制,每年冬季讓內地鄉親馱運內地之物來與他們交換茶葉,並看望他們一次,使落籍軍屬得見老鄉及家鄉風味,再則使少數民族人民得聞中國政治、文化、語言,永遠歸化中國。其實,據考證,孔明南征並未到過西雙版納。至今,攸樂山又稱孔明山,攸樂山和易武人尊稱孔明爲“茶祖”,每年農曆七月二十三日孔明生日這天,要集會紀念孔明,放“孔明燈”,稱爲“茶祖會”,以示對孔明的思念。
據傳,六大茶山的名字也是孔明遺器而得名。《普洱 。府志、古迹》記載:“舊時武侯遍曆六山,留銅鑼于攸樂,置锛于莽枝,埋鐵磚于蠻磚,遺木梆于倚邦,埋馬镫于革登,置撒袋于慢撒,因以名其山。”
六大茶山所産普洱 茶在清朝時達極盛時期。《檀萃滇海虞衡志》記載:“普茶名居于天下……出普洱 所屬六茶山,一曰攸樂,二日革登,三曰倚邦,四曰莽枝,五日蠻揣,六曰慢撒,周八百裏,八山作茶者數十萬人。”
六大茶山位于西雙版納境內,除攸樂山位于景洪市外,其他五大茶山均位于勐臘縣境內。六大茶山總面積2260余平方公裏,現有茶園面積約10萬畝,産茶130噸。六大茶山地處南亞熱帶,年平均氣溫19℃—20℃,年有效積溫6000℃—7000℃,年降雨量1700-2100毫米,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生態環境優越,高山雲霧是出名茶的好地方。遠在清雍正10年就被清王朝指定爲上貢清皇宮的貢茶。一直到光緒30年,曆時163年。
明末清初,許多南下的石屏人看到六大茶山氣候適宜,土地寬廣肥沃,適宜發展茶葉,便相約“奔茶山”。他們在六大茶山開荒種茶,、開辦茶莊制普洱 茶,著名的同興號、同慶號、乾利真、同昌號、安樂號、東和祥、東順號、鴻慶號天順祥等20多個茶莊生産的普洱 茶,名揚四海,普洱 茶的年産量達10萬擔的規模。這一時期,六大茶山幾乎家家種茶,戶戶賣茶,馬幫塞途,商旅充斥,每年約有五萬匹馬于春秋兩季前來馱茶,形成了普洱 茶的极盛时期。 六大茶山孕育了雲南普洱 茶。六大茶山是西雙版納的驕傲,是雲南的驕傲,是普洱 茶的驕傲。
目前,六大茶山正在抓住機遇,打造六大茶山的知名普洱 茶品牌,讓六大茶山的普洱 茶,成爲雲南王牌普洱 茶。
位于當今西雙版納境內的古“六大茶山”在昔日繁榮鼎盛時期,經營茶葉的商人開設制茶的商號、茶莊遍及各個茶山,創造出的普洱 茶傳統制作手工藝達到了頂峰,制作的普洱 茶及其品牌留芳古今。由于品质超群,倍受欢迎,还获得了清朝皇宫赐扁嘉奖。 金瓜貢茶 普洱 金瓜貢茶,是現存的陳年普洱 茶中的絕品。港、澳、台茶界稱其爲“普洱 茶太上皇”。該茶生产始于清正七年(1729年), 选取西双版纳最好的女儿茶,以制成團茶,散茶和茶膏敬貢朝延。金瓜貢茶或金瓜人頭貢茶,據傳均由未婚少女采摘的一級芽茶。采摘的芽茶一般先放之于少女懷中,積到一定數量,才取出放到竹簍裏。這種芽茶,經過長期存放,會轉變成金黃色,故人頭貢茶亦称金瓜貢茶或金瓜人頭貢茶。其制作時間已有200多年曆史,此品加工者爲普洱 貢茶廠,原料及初制出自西雙版納倚邦茶山。 福元昌圓茶 倚邦和易武兩大茶山,曾演繹了清代普洱 茶最爲輝煌的篇章。創于光緒初年的“宋雲號”、“元昌號”兩個茶莊均在倚邦、易武兩個茶山。其中“元昌號”設在易武的茶廠名爲“福元昌號”,專門采用有別于倚邦小葉茶種的易武山大葉種茶精制而成。現最古老的“福元昌圓茶”,产于光绪年间, 已历时100多年左右。《普洱 茶記》雲:“百年福元昌圓茶,享‘普洱 茶王’之誉。 同庆号老圓茶 清代中、後期,倚邦茶山沒落,易武茶區崛起,雲集了雲南當時衆多茶商,他們設廠制茶,引進先進制茶工藝,以大葉茶種的陽春細嫩白尖制茶,使易武從産茶量和茶質兩個方面都一躍爲古代西雙版納版納六大茶山之冠。同慶號茶莊于1736年在易武設廠制茶,在易武的制茶历史就达百余年。 同庆号圓茶分爲內票和內飛兩種,1920年以前是“龍馬商標”,之後則是“雙獅旗圖”,兩者以1920年以前的茶品爲絕品。采用最好的竹箬包裝,表面是淺金黃色,捆綁所用的竹篾及竹皮,顔色與竹箬相若。同慶號老圓茶的特點爲幽雅內斂,絕冠群倫,是極柔和性的優美茶品,被視爲國家級絕品,享有“普洱 茶后”的美誉。 敬昌圓茶 清光緒年間,個體茶商紛紛介入普洱 茶出口業務。制茶工藝與同慶號茶莊不相上下的敬昌號(後改爲信昌號)茶莊,取曼灑最好優質的茶菁,以制“七子餅茶”爲主,然後用牛幫或馬幫運往老撾,再裝船運往越南、傣國和香港等地銷售。敬昌圓茶之所以價值連城,可遇而不可求。究其原因,除品質優異外,其制作工藝和包裝也令人迷醉。敬昌圓茶,压制技术一 流,饼体丰满而富有韵致,饼沿不求原子薄一致,但带有强烈的节奏感,手触之养手,目测之美目。其外形,茶菁凸凹,葉葉清晰排列,優美之致。天下普洱 茶無—能與其較量形式之美。其現存者大都爲40年代的産品,每餅直徑爲20.5公分,重330公克,且系野樟香型,水性極度細柔,入口即化,爲普洱 茶品中水最为细滑者。 杨聘圓茶 在清朝初期及之前的漫長歲月中,在茶文化史上扮演著重要角色的卻是倚邦茶山,以種植小葉茶而著稱。楊聘號茶莊建于民國初年,以倚邦小葉種茶爲原料,其所制“楊聘圓茶”现存较少,其饼身较小,直径约19公分,每饼重约280公克,每饼有一张5 X 6.8公分立式内飞,白底红字内文有“本号开设倚邦大街炼提透心净细尖发客贵商光顾者请认明内票为记”及“杨聘号”等字。据专家考证及品评、“杨聘圓茶”現存最陳者爲60年左右,其茶湯清香,水薄微酸,是典型的倚邦小葉種的普洱 茶品。 同心圓茶 同心圓茶有“早期”和“後期”之分。是同心號茶莊所制,同心號茶莊創辦于1733年,原名爲順祥號,亦稱中信行,設廠于易武鎮。清朝時所産茶品目前已絕迹,現存均屬1921—1949年間的圓餅茶。1921~]934年間所産的同心興圓茶稱之爲“同興早圓茶”。1935~1949年間的則稱之爲“同興後期圓茶”,這一時間所産的同興圓茶都各有少量,且又均为绝品。 无论早期还是后期,同兴圓茶的內正都有這樣的文字“本號未辦易武倚邦山松頂上白尖嫩茶”(曼松頂上茶園,在舊時就是高品質茶叶的代名词)。 192l年前后,同兴号茶莊産茶500擔,是當時的茶葉豪門之一。設廠于易武,用倚邦之茶菁爲源料。現有同興圓茶,早期者陳期70多年,後期者亦有60余載。兩者之間茶性相襲,是倚幫普洱 茶的代表,又可顯示出同興號茶莊制茶技艺非凡。 同昌圓茶 同昌號茶莊始創于同治七年(1869年),該茶莊幾度易主,茶品名有三種。最早原昌號圓茶已不複得,至今所存者皆爲30年代後的標明“主人黃文興”或“同昌黃記主人”之茶品。“同昌圓茶”品質最好,餅身厚實並呈深栗色,條索扁長,白毫粗碩,可明顯看出梗葉一體的茶菁,自然美觀,油面光澤極佳。同昌圓茶和同昌黃記圓茶使用的是易武茶菁,但據品茗大師們品鑒,應都爲倚邦茶品。 鼎兴圓茶 産于1940年勐海茶廠。鼎興號茶莊專生産高級普洱 茶品著稱。現行世有鼎興圓茶,有紅圓茶、藍圓茶和紫圓茶三種,其區別因內飛顔色的不同。紅圓和藍圓,品質相似,陳期都在60年左右,是普洱 茶精品,而紫圓則品質欠之。紅與藍,茶餅顔色較深,成暗紅色,條索卷實,油面光澤,且餅身較薄,紫圓餅身顔色較淡,茶葉多爲單葉老茶菁,油性少,條索揉卷較松,還參雜了許多黃薄之葉,且是普洱 茶中饼身最厚者。鼎兴红、藍圓茶內票的注冊商標爲“星月”圖案,暑“本號選辦正山細嫩雨前春尖芽茗加工揉造發行有防假冒特印爲記”等字樣。(“正山”本意是易武山,舊時易武茶山覉A“阳春细嫩白尖”而出名。) 可以興磚茶 可以興磚茶莊1925年由周文卿創辦。30年代中後期是其黃金時代,每年産茶约1200担左右。可以興磚茶是用細黑條索,上好的勐海普洱 茶菁制造的,它堪稱黑色普洱 茶的标本。在台湾、香港等地尚有极少的产于40年代末期的可以興磚茶,它用事實告訴人們,在更遠的時間段上,勐海民間己開始書寫磚茶史了。 鸿泰昌圓茶 鴻昌號茶莊初創于倚邦,是生産經營普洱 茶的又一老字號,又是普洱 茶外銷的急先鋒。在30年代,鴻泰號茶莊即在泰國設立了分公司,名爲“鴻泰昌號”,後又在香港及南洋各地設立了代理公司,堪稱普洱 茶曆史上的第一個寵大的“普洱 帝國”。現存的絕品存期有70年之久,且品格直*任何一種大葉茶種的普洱 茶極品。鴻昌茶庄的总部一直设在倚邦。消失于人民公社成立之后。设在泰国的鴻昌號至今仍然存在着,以越南、泰国、缅甸等国的茶菁制鴻泰昌普洱 茶品,故“鴻泰昌圓茶”是“邊境普洱 ”,即最爲普通的普洱 茶的代表,是一個孤懸海外的普洱 茶王國。在海外,仍存在著一個中國人開設的普洱 茶王國,這的確是一件有意味的普洱 精神。 紅印圓茶 紅印圓茶又稱現代普洱 貢茶,始制于1940年範和鈞創辦佛海茶廠之時。其餅茶內正均爲紅色印記,且茶餅的外紙正面都印著“八中茶”中茶公司標志。在八個“中”字組成的圓圈內,有一紅色“茶”字。在中茶公司所産的普洱 茶品中,而冠以“八中茶”標志者且又“茶”字爲紅色者,只有紅印普洱 圓茶和紅印雲南沱茶,是空前绝后。 红印普洱 圓茶除了其身世價值外,茶品品質亦屬現代普洱 茶中的上乘之品。除了茶菁肥碩,條索飽滿,顔色粟紅,茶面油光、茶湯透紅及葉底柔軟新鮮等品質外,其中茶內正完全埋在茶饼中央,是旧式压模制造,使用古老制作工艺,无不是脐臼圓型饼茶,茶汤厚酽、有兰香或野生樟香味,紅印圓茶,是勐海茶廠得以在現代普洱 茶史上笑傲群雄的依据之一。 绿印圓茶 绿印圓茶系勐海茶廠40~50年代制作的茶品,是“红印”的姊妹产品。勐海绿印圓茶有早期和后期之分, 早期绿印圓茶也叫“绿印甲乙圓茶”或“蓝印甲乙圓茶”,早期綠印無論在陳香、樟香、滋味、茶氣等方面都是一流的。後期綠印其指是50~60年代勐海茶廠所産的大批量普洱 茶。有一部分茶品,是用新樹茶菁制造,但仍以生茶方式制造,被稱之爲“綠印尾”,在普洱 茶极品中,有极高的典藏价值。 无纸绿印圓茶 勐海无纸绿印圓茶,是勐海茶廠在50~60年代生産的普洱 茶等系例产品。“无纸绿印圓茶”屬後期綠印之一,是當今普洱 茶界的收藏家們眼中的珍寶。該産品采用勐海的喬木茶樹的茶菁爲原料,以生茶方式制成,因此又被称之为“绿印头”与“绿印尾”相对,品质各异,优者可与紅印圓茶媲美。 红莲圓茶 “勐海红莲圓茶”是勐海茶廠所制的無紙綠印中的極品,以易武茶菁爲原料,是三至五等較嫩者。該茶品水性厚滑,味道微甜,喉韵甘润,有兰香已至舌面生津之境,逐特将其命名为“红莲圓茶”。 红莲圓茶是以傳統壓模制造,茶身比一般茶餅寬大,但較薄,茶饼呈不规整圓形,有的甚至是椭圓,饼身有压模痕迹,茶葉條索細長,金色芽頭摻夾其中,茶面呈灰綠色,但有油光。典型的無紙綠印茶面顔色,台灣品茗大師們視其爲“綠印頭”中最好的普洱 茶品。 黄印圓茶與七子餅茶 “雲南七子餅”,其實就是現代綠印普洱 茶茶品,是由勐海茶廠50年代未所産的,被稱之爲“現代拼配茶菁的普洱 茶品始祖”的“黄印圓茶”。黄印圓茶,由于毫頭多,陳化後都轉變爲金黃色,是以茶饼呈黄色,故其外包纸标记八个红色中字组成的圓圈中“茶”字爲黃色,而內正標記爲綠色“茶”字。 60年代以“黄印圓茶”之拼配工藝。勐海茶廠推出了中茶牌圓茶的替代品,“雲南七子餅”。在“七子餅”中,以勐海茶廠生産的“紅帶七子餅”和“黃印七子餅”最具代表性。“紅帶七子餅”産于70年代,以生茶制成,“藍印七子餅”産于80年代,是輕度熟茶拼配。 “红带七子饼”,在港台及南洋的华人世界中,往往被视为“中秋团圓”的象惩,故国家园梦,一饼以系之,茶情、鄉情、家園情,普洱 茶是寄托。该产品品牌却是无价之宝,畅销几十个国家和地区,是外销出口免检产品。 勐海女儿茶 勐海現代女兒茶,香港茶商稱之爲“白針金蓮”。該産品是勐海茶厂70年代所产。 白针极品,茶菁顔色爲青栗色帶金色芽子,有薄薄的白霜,聞有淡淡的荷香,以二三分輕微熟茶或生茶制成,是最高級的現代普洱 茶品之一。茶湯砂滑,回甘生津、茶氣強、茶韻新,是很值得收藏而讓其繼續陳化的普洱 茶極品。“現代女兒茶”是普洱 散茶在當今的傑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