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关于普洱茶
朝 咸丰三年(公元 862 年)樊绰出使云南。在他所著的《蛮书》卷七中有记载:“茶出銀生城界諸山,散收無采造法。蒙舍蠻以菽姜桂和烹而飲之。這就證明了唐代時期已經生産茶葉。據考證銀生城的茶應該是雲南大葉茶種,也就是普洱 茶種。所以銀生城産的茶葉,應該是普洱 茶的祖宗。所以 ,清朝阮福在《普洱 茶記》中說:“普洱 古屬銀生府。則西蕃之用普洱 ,已自唐时。” 宋朝 李石在他的《续博物志》一书也记载了:“茶出銀生諸山,采無時,雜菽姜烹而飲之。”從茶文化曆史的認知,茶興于唐朝而盛于宋朝。中國茶葉的興盛,除了中華民族以飲茶爲風尚外。更重要的因爲“茶馬市場”以茶叶易换西蕃之马,对西藏的商业交易,开拓了对西域商业往来的容景。 元朝 在整体中国茶文化傳承的起伏轉折過程中。是個平淡的一個朝代。可是對普洱 茶文化來說,元朝是一段非常重要的光景。因爲雲南的普洱 茶是大葉種茶,也是最原始茶種的茶箐制成的。所以中國茶的曆史,就等于是普洱 茶的曆史。元朝有一地名叫“步日部”,由于後來寫成漢字,就成了“普耳”(當時“耳”無三點水)。普洱 一詞首見于此,從此得以正名寫入曆史。沒有固定名稱的雲南茶葉,也被叫做“普茶”逐漸成爲西藏、新疆等地區市場買賣的必需商品。普茶一詞也從此名震國內外,直到明朝末年,才改叫普洱 茶。 明朝 万历年间(公元 1620 ),谢肇在他的《滇略》中有记载:“士蔗用,皆普茶也。蒸而成团。” ,这是“普茶”一词首次见诸文字。 明朝,茶馬市場在雲南興起,來往穿梭雲南與西藏之間的馬幫如織。在茶道的沿途上,聚集而形成許多城市。以普洱 府爲中心點,透過了古茶道和茶馬大道極頻繁的東西交通往來,進行著龐大的茶马交易。蜂拥的驮马商旅,将云南地区编织为最亮丽光彩的历史画面。 清朝 时普洱 茶脫胎換骨,變爲枝頭鳳凰,不但廣受海內外人們喜愛,更成爲倍受宮廷寵愛的貢茶,爲最光彩而鼎盛的時代。
提起普洱 茶,人們就會想到六大茶山。六大茶山是普洱 茶的原産地,六大茶山讓普洱 茶一度輝煌,使普洱 茶成爲六大茶山茶農致富的搖錢樹,成爲歲歲上貢清王朝的禦用貢茶。晉洱茶的聲名遠播,又讓六大茶山名揚四海。
相傳六大茶山基諾族的祖先是三國時代跟隨孔明南征而來,因途中貪睡而被“丟落”,進而附會鋪陳爲“攸樂”一名的來源。這些被“丟落”的人雖然一覺醒來後便信道兼程地追上了孔明,可是孔明已不再收留他們,但爲了這些落伍者的生計,孔明即賜以茶籽,命他們好生種茶爲生,同時還命他們照其帽子的式樣搭屋而居。據說基諾族居住的狀如戲劇中孔明帽的竹樓是得到孔明的啓示建造的。一說孔明南征時途徑西雙版納,軍隊見土地肥沃,氣候溫和,有願在此落籍的,求孔明給以生活出路,孔明視其氣候、土質適宜種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