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普洱茶起源
高的利潤,普洱 茶的原料生産便向周圍其他地方轉移,可見普洱 茶不産于普洱 之說是不能成立的。普洱 茶的生産範圍應該是包括普洱 及六大茶山的廣大地域。
普洱 茶,源于清朝設普洱 府而列爲貢茶,並在此後有更大發展。《普洱 建置曆史沿革》載,古普洱 地方至元朝未獨立設府也無“普洱 ”地名。到明朝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起用“普耳”爲名。明朝萬曆年間(公元1573年—1620年)改稱“普洱 ”。清朝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普洱 設元江分府,管轄普洱 、普洱 等13個版納。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實施“改土歸流”後設置普洱 府(府台駐今甯洱縣城)。那麽,哪些地方屬于古普洱 府轄地呢?據《新編雲南地州市縣情》中記述:“清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置普洱 府,領1縣3廳1司,即甯洱縣(今甯洱縣)、普洱 廳(今思茅區)、威遠廳(今景谷)、他郎廳(今墨江縣)、車裏宣慰司(今西雙版納州);乾隆、道光、光緒先後設景東、鎮沅、鎮邊3個直隸廳,其中鎮邊直隸廳轄今瀾滄、西盟、孟連3縣及雙江、滄源部分地區”。可見,普洱 府按今天的行政區劃,主要包括普洱 市、西雙版納州全境及臨滄市部分地區。普洱 府大部份地區屬于今天的普洱 市所轄區域,普洱 府治所也設在今天的甯洱縣城內。普洱 茶在曆史的長河中,以普洱 爲中心源源不斷的向外擴散發展,同時,先民們把勤勞智慧和勞動技能運用到茶葉生産中,在長期的生産生活活動中,在商品交易的推動下,充分利用了雲南大葉種茶树的独特优势,在特定的地理、气候和特定的运输过程中,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形成了享誉国内外? 质优味淳的普洱 茶,從而奠定了普洱 茶的曆史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