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沱茶的源産地景谷
除今普洱市政府所在地外,景谷 也是民國時期普洱茶的次集散中心。開創景谷 普洱茶事業的是前清進士紀襄廷(1858~1937),是他最早引茶種植于景谷 ,並親自帶動鄉鄰廣爲種植使之成爲産業。東陸大學校長董澤在其墓志銘中寫道:“公之爲人,曾抱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之情,抱初不以謀一人一家之幸福爲己足。
曾日觀景谷 之山脈重重,農田稀少,每歲米谷所出,不敷使用,民生日困,盜匪充斥怒焉,如搗而思,有以匡救之。經若幹心血之研究與考察,以景谷 氣候土質之宜于種茶也,乃向外選購種子,先于陶家園試種數百株,後于塘房山續種數十萬株,胼手胝足,躬親栽植培養,煞費苦心,不數年而蔚然成林,可供采摘,並以所栽出者資爲觀摩,廣事倡導,使大衆群起爲普遍與大量之種植。于是景谷 若幹荒山已由無用化爲有用,將荒山變爲茶山,以昔日窮鄉僻壤之地區,一變而爲商賈雲集之市鎮,國計民生,日以富裕,地方文化日以發展。公苦心倡導種茶以福國而利民之豐功偉績,久已無人不道,有口皆碑。”前雲南省立第一中學校教授王毓嵩先生曾書贈公一聯日:“景谷 之茶衣食萬姓;莊礄而後見公一人。
事功所在固將與景谷 茶同垂不朽也。”在紀襄廷的倡導下景谷 茶葉得到大面積推廣,到民國三十七年(1948),景谷 共有外商、坐商開辦的恒豐源、同裕昌、三元利、日升公、德茂生等茶莊三十余家。
景谷 還是雲南沱茶的原産地 ,1900年,景谷 人李文相制出碗狀團茶銷往下關,私商“茂恒”、“永昌祥”仿制後運往宜賓、沱江一帶銷售,因景谷 茶質香醇,一舉打入四川市場,贏得“沱江水,下關茶,香高味醇品質佳”的美譽,隨後以售地命名爲沱茶,因用景谷 原料在下關加工,故又稱爲“景關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