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朗古寨千載文化傳承
從布朗族用茶的種種活動中,我們可以窺見其曆史文化、人生禮儀、社會交往、宗教信仰等風俗。布朗族千百年來形成的種茶、制茶、飲茶習俗博大精深、源遠流長。
在勐海縣西定鄉章朗村布朗族山寨,至今仍保存著較爲完整的布朗族茶文化曆史遺迹,活化石般的物質文化遺産和非物質文化遺産存活在村民的日常生活中,專家學者將它歸納爲:千年古寨、千年古寺、千年古井、千年茶樹、千年茶農、千年茶俗。
走進章朗
從勐海縣城乘車出發,穿過勐遮鎮,向南沿公路盤山而上,經過巴達的群山,在距離勐海縣城70公裏的地方,便是有224戶109人的章朗村了。
站在遠處看章朗山寨,千年古寨掩映在原始森林中,山頂上聳立著一座風格獨特的佛塔,民居竹樓掩映在鳳尾竹中。走進章朗村,一座古樸的南傳上座部佛教寺廟首先印入眼簾。佛教建築群由佛寺、佛塔、藏經閣、圍牆組成。沿著小路走出村,便是傳說中大象挖出的水井。從村裏到村外,處處感受著原生態的自然環境與原生態的人文環境。
走進古寨
“章朗”是傣語。“章”即“大象”,“朗”爲“凍僵”,直譯爲:大象凍僵的地方。
據說,布朗族遷徒定居在這裏已有2000多年。那時,布朗族稱這裏爲“景桑”。布朗語“景”意譯爲“城市”,“桑”意譯爲“祖先曾居住過的地方”。傳說1400多年前,佛祖釋迦牟尼的弟子瑪哈烘乘象周遊世界傳經走到這裏時,豆大的雨點裹著雞蛋般大的冰雹從天而降,頓時天地黑暗,雨停冰雹止時已是夜間,他們在這裏夜宿“恩鞏哚多山”(章朗佛寺現在所在地)。第二天,大白象被凍僵了走不動,瑪哈烘賜名該地爲“章朗”,意思爲“大象凍僵的寨子”,以此紀念大象傳教的功勞。
千年古寺
據章朗佛寺珍藏的貝葉經記載,這座佛寺已經有1365年的曆史,占地4畝,有一座佛寺、一間僧房、一座佛塔、一座藏經閣,閣內珍藏著100多卷貝葉經,整個佛寺建築群具有獨特的布朗族建築藝術風格。
千年古井
章朗村外有一口千年曆史的古井。相傳,釋迦牟尼的弟子走到村前,天氣炎熱,大象口渴難忍,便用鼻子在地上鑽出一口水井。人們稱水井爲“那麽著章”,漢語意爲:大象用鼻子掏出來的水井。這口井一年四季從不幹枯。
千年茶樹
章朗村不遠的大黑山原始森林中,生長著世界公認的野生型茶樹王及野生茶樹群落。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经专家鉴定,其中一棵茶齡爲1700多年。茶王樹高23.6米,樹基围2.5米,樹幅8.8米。
章朗村周圍的原始森林裏也生長著野生型茶樹。章朗布朗族的祖先种植的古茶樹林、古茶園面積仍有700畝,集中成片分布在原始森林中,古茶樹林成为原始森林中生物多样性的一个生物物种。
千年茶農
學術界公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