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永昌祥其事(上)
上圖:1938年,茶業同業公會成立那年,喜洲同鄉在下關 的合影。左四爲嚴子珍,左五爲永昌祥的另一個創始人楊鴻春。
我們知道,沱茶的創制和推廣始于永昌祥商號,永昌祥的故事頗爲傳奇。
滇西的大理,曆史上是南诏國、大理國首都,又是清末杜文秀起義時的大元帥府所在地,北可達康藏、麗江,西通緬甸,南接思茅普洱地區,是滇中到滇西之間的交通要道,軍事、商業重鎮。在杜文秀經營滇西的時候,離大理古城十多公裏的下關 發展成重要的商業中心,杜文秀起義失敗後,那些親杜文秀的商號大多被勝利者瓜分,勝利者延續了杜文秀時代的貿易傳統,大理的商業並未因此受到大的影響。
那時的商業道路和商品和我們現在理解的是有些區別的,比如,1920年以前,下關 運進四川的茶葉主要是散茶,這些散茶也不經過昆明 、昭通,而是直接通過涼山地區的會理、西昌(當時叫建昌)到達康藏地區的康定(當時叫打箭爐)或進入成都。
嚴鎮圭,字子珍,1871年出生,大理白族小鎮喜洲人。他的父親是個武秀才,沒有繼承祖上當官的傳統,而是經營一個叫永興祥的雜貨店。12歲以前,嚴子珍是讀過書,練過武的,但卻在12歲這年辍學進入永興祥當學徒。當他足夠強壯,可以獨當一面的時候,他向母親的親戚借了十兩銀子,離開永興祥開始了自己的行商生涯。最初他用毛驢在下關 、喜洲等地倒點土布等土産,有一定積累後,加上繼承了永興祥的産業,毛驢換成了馬和騾子,他開始運茶葉到四川的會理、建昌,再將四川的黃絲運回下關 、大理。在這個過程中,他認識了江西商人彭永昌,彭對康巴地區、四川、江西以及長江流域的商業經營甚爲熟稔。
1903年,嚴子珍和他的親戚喜洲人楊鴻春與彭永昌三人合資,共集資白銀一萬一千多兩,創建了一個叫永昌祥的商號,經營生絲、茶葉、布匹、洋貨、藥材、鴉片等生意。
初期,他們的茶葉大多購自巍山,有一定實力後,他們就派人到思茅、景谷、勐庫采購茶葉。1908年,他們扶持下關 的作坊爲他們的茶葉揀選、分級。那時他們是否加工過一些餅茶、或者藏銷牛心緊茶,還不明 確。即使有,量也很少,不是主力産品。
1911年,楊鴻春退出,1916年,彭永昌也退出了永昌祥。盡管兩家都退出了永昌祥,但他們在昆明 的住宅仍然互相通聯,保持著良好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