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白茶的文化建構|白茶的曆史內涵
。淺焙亦有之,但品不及。“宋代的皇家茶園,設在福建建安郡北苑(今福建省建瓯縣境)。
《大观茶論》裏說的白茶,是早期産于北苑禦焙茶山上的野生白茶。其制作方法,仍然是經過蒸、壓而成團茶,同現今的白茶制法並不相同。而白茶的生産,是于清嘉慶初年(1769)采芽制成銀針。1885年改采福鼎大白茶制成白毫銀針。
以上对白茶曆史文化的描述中是很小的一個方面,有待于不斷的搜集和整理白茶的曆史,以及與曆史人物之間的故事等,從而在曆史的蜿蜒中找到白茶發展的軌迹。
(二)展示白茶獨特的工藝和品茗藝術
白茶素有“茶中美人”、“白雪公主”的美稱,白茶的制作和品茗具有自己獨特的一套方式,也是進行文化推廣的一個重要方面。宣揚白茶,就是要將它與衆不同的風格表露出來,使消費者更容易追溯白茶的整個生産加工過程,從而産生文化心理信賴。
白茶比紅茶、綠茶在制作方法上更爲簡單。一般來說,綠茶是沒有發酵過的茶,制作中要經過采摘、萎凋、揉撚等過程。紅茶則經過完整的發酵,發酵度達80%—90%,制作過程包括采摘、萎凋、揉撚等,但不包括炒青。白茶是把茶葉采摘下來後,只經過輕微的、約10%—30%程度的發酵,不經過任何炒青或揉撚動作,便直接曬幹或烘幹制作而成的。由于制作過程簡單,以最少的工序進行加工,因此,白茶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茶葉中的營養成分。
白茶的制作工藝,分爲萎凋和幹燥兩道工序,而其關鍵是在于萎凋。萎凋分爲室內萎凋和室外日光萎凋兩種。要根據氣候靈活掌握,以春秋晴天或夏季不悶熱的晴朗天氣,采取室內萎凋或複式萎凋爲佳。
其精制工艺是在剔除梗、片、蜡叶、红张、暗张之后,以文火进行烘焙至足干,只宜以火香衬托茶香,待水分含量爲4%—5%時,趁熱裝箱。白茶制法的特點是既不破壞酶的活性,又不促進氧化作用,且保持毫香顯現,湯味鮮爽。
白茶最主要的特點是毫色銀白,素有“綠妝素裹”之美感,且芽頭肥壯,湯色黃亮,滋味鮮醇,葉底嫩勻。對于白茶的品鑒方面可以從多個角度進行。尤其突出的是,用95攝氏度左右開水沖泡,切勿加蓋,至三分鍾後,觀白茶舒展,還原呈玉白色,葉片瑩薄透明,葉脈翠綠色,葉底完整均勻、成朵,似片片翡翠起舞,顆顆白玉臥底,湯色嫩綠明亮,此時,白茶的獨特形狀達到至純至美,待茶湯涼至可入口時,細細品味,滋味鮮爽,甘味生津,唇齒留香,物我兩忘,從而大大提升品飲白茶的審美情趣。
(三)倡导白茶奇特的健康功效
白茶文化建構的一個最重要方面,就是要突出白茶奇特的保健功效。這也是白茶文化的核心價值所在。研究表明白茶具有特異的品質和保健功能。專家指出,和綠茶、烏龍茶相比,白茶中茶多酚的含量較高,它是天然的抗氧化劑,可以起到提高免疫力和保護心血管等作用。
白茶中還含有人體所必需的活性酶,國內外醫學研究證明,長期飲用白茶可以顯著提高人體內脂肪分解代謝,有效控制胰島素分泌量,延緩葡萄糖的腸吸收,分解體內血液中多余的糖分,促進血糖平衡。
白茶有清涼解毒,明目降火的奇效,可治“大火症”,在越南是小兒高燒的退燒良藥,在一些東南亞國家,“白牡丹”也是治療小孩患濕疹的必備之藥。特別是新近美國癌症研究基金會援助的一個剛剛發表的科研項目表明:白茶中含有一種特別的成分,具有抗癌功能,飲用白茶,可以提高肝癌患者免疫能力。
此外,夏天经常喝白茶的人,很少中暑。專家認爲,這是因爲白茶中含有多種氨基酸,具有退熱、祛暑、解毒的功效。白茶的殺菌效果也要強過綠茶。美國紐約佩斯大學的米爾頓·斯奇芬伯博士最近指出,他和研究人員把白茶放入牙膏裏,再塗在有細菌的實驗台上。實驗證明,混合有白茶的牙膏,殺菌能力顯著增強。因此,他認爲,多喝白茶有助于口腔的清潔與健康.
(四)提炼白茶的文化元素
白茶文化蘊含茶詩、茶書、茶俗、茶藝、茶歌及文字、繪畫、舞蹈、影視等系列文化元素,這些寶貴遺産曆史悠久,璀璨奪目,與白茶産區人們的勞動生産和生活實踐息息相關。要以這些元素爲依托,大力宣揚白茶文化及其産業。借助描述白茶題材的藝術作品宣揚白茶,例如以千年的白茶王爲主線的長篇傳奇文學作品《白茶魂》,以及大型舞蹈《白茶魂》都不同程度地促進了白茶文化的傳播。
要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大力传播白茶文化,特別是利用專業茶文化和網絡媒體資源,宣傳白茶文化。緊緊圍繞新一輪的綠色飲茶,健康飲茶的熱潮,在報刊、廣播、影視、網絡媒體上,多種形式傳播白茶文化,形成以茶文化專業媒體與大衆媒體結合,傳統媒體與現代媒體交融的立體的宣傳策略,加大宣傳力度,文化先行,讓白茶文化的傳播走在白茶産品推廣的前列。
(五)建立白茶文化研究機構
自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在人们日益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大环境下,中国学术界开始关注茶文化的研究,在短短的數年間,建立了不少茶文化研究機構,并取得了一定的学术成果。应借此东风,成立白茶文化研究機構,对深厚的白茶文化和曆史進行充分地挖掘、整理,形成一批研究成果。機構成立後,負責組織白茶文化專題研究攻關,制定研究規劃,引導研究方向培育群衆性的白茶文化基礎,不斷提升白茶研究水平,並定期開展具有特色的白茶文化活動,包括茶文化節、講座、茶藝表演等活動;同時,培養白茶文化研究人才,積極加強白茶文化的對外交流,提升白茶文化研究在中國整體茶文化研究的地位和影響力。
(六)打造白茶文化節品牌
中国首届白茶文化節期間,舉辦白茶高峰論壇、茶王評選、萬人品茗、茶文化旅遊等活動,必將對福鼎白茶産業發展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
以白茶文化搭台,旅遊經貿唱戲的白茶文化節,應成爲白茶走向全國,走向世界的重要窗口。品牌競爭將是新一輪茶業競爭的主要利器,因此,在激烈競爭的茶産業、茶会展经济下,政府要积极推进 , 在首届文化節基础上,规划白茶文化節的發展,加大宣傳攻勢,創新文化節的內容與形式,豐富白茶文化節內涵,進一步提高文化節品味,打響“白茶文化節”品牌。推進白茶産業發展的同時,提高白茶文化節的知名度,美譽度。真正將白茶文化節打造成爲白茶文化傳播推廣的綜合舞台,成爲産業發展的引擎。
白茶的文化 白茶文化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