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邊茶|黑茶種類
南路边茶原料粗老並包含一部分茶梗。因鮮葉加工方法不同,把毛茶分爲兩種:殺青後未經蒸揉而直接幹燥的,稱“毛莊茶”或叫金玉茶;殺青後經多次蒸揉和渥堆然後幹燥的,稱“做莊茶”。毛莊茶因制法简单,品质较差,已被淘汰。 南路边茶初制工藝較繁瑣。
做庄茶傳統做法最多的要經過一炒、三蒸、三踩、四堆、四曬、二揀、一篩共18道工序,最少的也要經14道工序。60年代以來,經過不斷改進,新工藝已簡化爲8道工序。現將做莊茶的傳統工藝和新工藝作分別敘述。
庄茶工藝
庄茶传统工藝
做庄茶的制造工序依次爲:殺青、初堆、初曬、初蒸、初踩、二堆、初揀、二曬、二蒸、二踩、三堆、複揀、三曬、篩分,三蒸、三踩、四堆、四曬。
①杀青传统杀青法是用直径93厘米的大号锅杀青,每次投叶量15-20公斤,投叶前锅温约3000C,方法是先闷炒,后翻炒,翻闷结合,以闷为主.时间10分钟左右,鲜叶减重约10%。一般使用川一90型杀青机杀青,锅温240-260℃投叶量2025公斤,闷炒7-8分钟,待炒到叶面失去光纸叶质变软,梗折不断,并有茶香散出,即可出鍋。
②扎堆扎堆即渥堆。其目的是使茶坯堆積發熱,促進多酚類化合物非酶性自動氧化,使葉色由青綠變爲黃褐,並形成南路邊茶的特有品質。紮堆是做莊茶的重要工序,多的要進行四次紮堆,少的也要進行三次。第一次紮堆在殺青之後,殺青葉要趁熱堆積,時間8-12小時,堆溫保持60℃左右,葉色轉化爲淡黃爲度。以後每次蒸踩後都要進行紮堆,時間8-12小時,作用是去掉青澀味,發出老茶香氣。堆到葉色轉爲深紅褐色,堆面出現水珠,即可開堆。如葉色過淡,應延長最後一次紮堆時間,直到符合要求時再曬幹。
③蒸茶目的是使葉受熱後,增加葉片韌性,便于脫梗和揉條。方法就是將茶坯裝入蒸桶內,放在鐵鍋上燒水蒸茶。蒸茶用的蒸桶,俗稱“甑”。上口徑33厘米,下口徑45厘米,高100厘米,每桶裝茶12.5-15公斤。蒸到鬥笠形蒸蓋汽水下滴,桶內茶坯下陷,葉質柔軟即可。
④踩茶蒸好茶坯趁熱倒入麻袋中,紮緊袋口,兩人各提麻袋一頭,將茶袋放在踩板上端,然後兩人並立于茶袋上,從上到下用腳蹬踩,使茶袋滾動,促使茶坯緊卷成條。兩人腳步要齊,用力要勻,茶袋以緩慢滾動爲好,不宜過快。踩板用6--7厘米厚的木板制成,長約6米,寬約1米,裝成30度斜坡,兩邊安置竹竿作扶手,以便于操作。蒸和踩緊密相連,一般是三蒸三踩,少的也要兩蒸兩踩。
⑤拣梗、筛分第二、三次扎堆后各拣梗一次,对照规定的梗量标准,10厘米以上的长梗都要拣净。第三次晒后进行筛分,将粗细分开,分别蒸、踩、扎堆,然后晒千。
⑥晒茶每次紮堆後,茶坯都要攤曬。攤曬厚度6-10厘米,並做到勤翻,力求幹度均勻。每次曬後茶坯都要移到室內攤一、二小時,使葉內水分重新分布均勻,方能進行下一次蒸、踩。如茶坯幹濕不勻,蒸後含水量也不同,蹬踩時葉片容易破爛。
摊晒干度适当是做好做庄茶的關鍵之一,必須認真掌握好每個工序的幹度。根據實驗,第一次曬茶,曬至六到六成半幹(含水量25-35%)爲宜,第二次曬至七成到七成半幹,第三次曬至七成半到八成幹,最後一次曬至八成半到九成幹,毛茶含水量爲10-14%。
庄茶新工藝
这项新工藝是雅安茶廠和蒙山茶场等单位60年代末期共同研究的成果。新工藝的制造工序依次为:蒸青、初揉、初拣、初干、复揉、握堆、复拣、足干。
①蒸青蔗青就是用蒸汽杀青。就是将鲜叶装入蒸桶,放在沸水锅上蒸,待蒸汽从盖口冒出,叶质变软时即可,时间约8-10分钟。如在锅炉蒸汽发生器上蒸,只要1一2分钟。
②揉捻揉捻分两次进行,现已推广机揉。鲜叶杀青后,趁热初揉,目的使叶片与茶梗分離,不加壓,揉1-2分鍾即可。揉撚後,茶坯含水量爲65一70%,經過初幹,使含水量降到32-37%,趁熱進行第二次揉撚,時間約5^-6分鍾,邊揉邊加輕壓,以揉成條形而不破碎爲度。
③渥堆渥堆方法有自然握堆和加温保湿渥堆两种。
自然渥堆是将揉捻叶趁热堆积,堆高1.5-2米,堆面用席密盖,以保持温湿度。约经2-3天,茶堆面上有熱氣冒出,堆內溫度上升到70℃左右時,應用木叉翻堆一次,將表層堆葉翻入堆心,重新整理成堆。堆溫不能超過80℃,否則,堆葉會燒壞變黑,不堪飲用。
翻堆后,再经过2-3天,堆面又出现水汽凝结的水珠,堆温再次上升到60-65℃,叶色转变为黄褐色或棕褐色,即为握堆适度,开堆拣去粗梗进行第二次千燥。
加温保湿握堆是在特建的握堆房中进行的.室内温度保持65-70℃,相对湿度保持90-95%,空气流通,在制品的含水量为28%左右.如能具备如此条件,握堆过程只需36-38小时,即可达到要求,不仅时间短,而且握堆质量好,可提高水浸出物总量2%,色、香、味均佳。
④干燥渥堆后的茶坯,含水量在30%以上。而做莊茶含水量要求達到12-14%。所以,渥堆後的茶坯必须经过干燥处理才能达到要求,且能固定品质, 防止变质。
干燥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初干叶含水量达到32-37%,再干叶含水量为12-14%。一般采用机器千燥。
西路边茶簡介
西路边茶簡稱西邊茶,系四川灌縣、北川一帶生産的邊銷茶,用蔑包包裝。灌縣所産的爲長方形包,稱方包茶:北川所産的爲圓形包,稱圓包茶.現圓包茶已停産,改按方包茶規格加工。
西边茶原料比南邊茶更爲粗老,以采割1-2年生枝條爲原料,是一種最粗老的茶葉.産區大都實行粗細兼采制度,一般在春茶采摘一次細茶之後,再采割邊茶。有的一年刈割一次邊茶,稱爲“單季刀”,邊茶産量高,質量也好,但細茶産量較低。
有的两年采割一次边茶.稱爲“雙季刀”,有利于粗細茶兼收,但邊茶質量較低。有的隔幾年采割一次邊茶,稱爲“多季刀”,茶枝粗老,質量差,不能適應産銷要求。
杀青后晒干即可。西路边茶毛茶色澤枯黃,是壓制“茯磚”和“方包茶”的原料,制造茯磚的原料茶含梗量約20%左右,而制造方包茶的原料茶更粗老,含梗量達60%左右。
四川邊茶
黑茶種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