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邊茶|黑茶種類
准,10厘米以上的長梗都要揀淨。第三次曬後進行篩分,將粗細分開,分別蒸、踩、紮堆,然後曬千。
⑥晒茶每次紮堆後,茶坯都要攤曬。攤曬厚度6-10厘米,並做到勤翻,力求幹度均勻。每次曬後茶坯都要移到室內攤一、二小時,使葉內水分重新分布均勻,方能進行下一次蒸、踩。如茶坯幹濕不勻,蒸後含水量也不同,蹬踩時葉片容易破爛。
摊晒干度适当是做好做庄茶的關鍵之一,必須認真掌握好每個工序的幹度。根據實驗,第一次曬茶,曬至六到六成半幹(含水量25-35%)爲宜,第二次曬至七成到七成半幹,第三次曬至七成半到八成幹,最後一次曬至八成半到九成幹,毛茶含水量爲10-14%。
庄茶新工藝
这项新工藝是雅安茶廠和蒙山茶场等单位60年代末期共同研究的成果。新工藝的制造工序依次为:蒸青、初揉、初拣、初干、复揉、握堆、复拣、足干。
①蒸青蔗青就是用蒸汽杀青。就是将鲜叶装入蒸桶,放在沸水锅上蒸,待蒸汽从盖口冒出,叶质变软时即可,时间约8-10分钟。如在锅炉蒸汽发生器上蒸,只要1一2分钟。
②揉捻揉捻分两次进行,现已推广机揉。鲜叶杀青后,趁热初揉,目的使叶片与茶梗分離,不加壓,揉1-2分鍾即可。揉撚後,茶坯含水量爲65一70%,經過初幹,使含水量降到32-37%,趁熱進行第二次揉撚,時間約5^-6分鍾,邊揉邊加輕壓,以揉成條形而不破碎爲度。
③渥堆渥堆方法有自然握堆和加温保湿渥堆两种。
自然渥堆是将揉捻叶趁热堆积,堆高1.5-2米,堆面用席密盖,以保持温湿度。约经2-3天,茶堆面上有熱氣冒出,堆內溫度上升到70℃左右時,應用木叉翻堆一次,將表層堆葉翻入堆心,重新整理成堆。堆溫不能超過80℃,否則,堆葉會燒壞變黑,不堪飲用。
翻堆后,再经过2-3天,堆面又出现水汽凝结的水珠,堆温再次上升到60-65℃,叶色转变为黄褐色或棕褐色,即为握堆适度,开堆拣去粗梗进行第二次千燥。
加温保湿握堆是在特建的握堆房中进行的.室内温度保持65-70℃,相对湿度保持90-95%,空气流通,在制品的含水量为28%左右.如能具备如此条件,握堆过程只需36-38小时,即可达到要求,不仅时间短,而且握堆质量好,可提高水浸出物总量2%,色、香、味均佳。
④干燥渥堆后的茶坯,含水量在30%以上。而做莊茶含水量要求達到12-14%。所以,渥堆後的茶坯必须经过干燥处理才能达到要求,且能固定品质, 防止变质。
干燥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