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天妖,不可捉摸的香|李韬岩茶品鑒
半天妖:不可捉摸之香
中國的很多事,沒辦法說“最”字,而且我認爲追求“最”也毫無意義。我看了很多地方的最高樓,只覺得如同暴發戶般的不知道怎麽辦才好,才會把醜陋公之于衆。
好多人問我“最喜歡的茶”,我有喜歡的,但沒辦法比較啊,何談“最”?拿烏龍茶比普洱茶,它也沒有可比性。要說,我還真挺喜歡岩茶的。生平有一奢望——喝遍武夷八百名叢。自己也知不可能,一方面自己德行不夠,另一方面,確實有好多失傳的。我其實已經算是能夠搜羅奇珍——什麽正太陽、正太陰、九品蓮、金錢葉這些小衆茶我都喝過了,那也離八百之數遙遙無期。
八百名叢裏,前四位的排序,茶友們基本無異議——大紅袍、水金龜、白雞冠、鐵羅漢。這些年又演變成“五大名叢”,加一個半天妖。
早就聽說過“半天妖”的名號,可惜一直未能得飲。七茶齋的總版主太極兄來鄭(當時我在鄭州工作)送我一泡,後來在鄭州茶博會見到七茶齋的出資人往風兄,又喝到他只作爲茶友品飲的半天妖。
半天妖確實恰如其名啊!
半天妖最早叫做“半天鹞”,傳說中,是一只小鹞子被鷹追擊,躲逃不過,落地化爲茶樹而來。傳說雖然神奇,但神怪力亂,終爲不雅。後來因爲此名叢生長在半山腰,也曾叫做“半天腰”,此名雖然實在,卻也太過俗氣。我原來喜歡把半天妖寫作“半天夭”。
因为总是想起《诗经》里“桃之夭夭,其叶蓁蓁”的句子,脑海里便把半天夭想象成茂密繁盛的样子。这次喝完了半天妖的茶湯,才發現果真還是“半天妖”這個名字最適合。
它的香氣真的是捉摸不定啊,又不像水金龜那般如梅花般高潔之香,是飄忽中帶了幾分妖娆,又帶了一絲妖豔。這半天腰上所長的“夭夭其華”的茶啊,喝在嘴裏,卻如同一朵花開在心上,而你的心也如同不安分的小鹞子,翻著跟頭飛到雲霄中去了。
半天夭品鑒:
幹茶:
深褐有霜,帶有複合的果香,描摹如烤杏仁、熟板栗、苦咖啡等,香味精致、細膩、瑩潤,也有梨、香草與奶油般的溫和芬芳。
茶湯:
橙黃亮純,明澈香揚,帶著明顯的花果香。口感力度與順滑和諧無瑕,茶湯內質豐富、滋味爽醇,香氣鮮明馥郁,回甘清甜持久。但不算耐泡,第五泡後水味明顯,內質已薄。
葉底:
綠而柔韌,邊緣或有紅邊或有紅色斑塊,略有香氣。
李韬,美食作家,茶人。藏傳佛教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