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如何来品武夷岩茶|武夷岩茶品鑒
武夷岩茶的典型特征,可以用“岩韻”兩個字來概括,“岩韻”可意會不可言傳。喜歡岩茶,其實也就喜歡那股“岩韻”。兩百多年前的一天,乾隆皇帝處理完手邊的奏章,喝到了剛剛進貢的大紅袍,這種味道讓他一見傾心,于是提筆寫下“就中武夷品最佳,氣味清和兼骨鲠”,寥寥幾筆就精准地形容出大紅袍的精妙所在。這裏的“骨鲠”即是“岩韻”。乾隆遂成爲品出大紅袍“岩韻”的第一人。
碧水丹山,硝风深壑,高山幽泉,烂石烁壤,迷雾沛雨,早阳多阴,武夷岩茶独享大自然之惠泽,它奉献给人们的是独特的 “岩骨花香”。“臻山川精英秀气所钟,品具岩骨花香之胜”,这一神奇的“岩韵”品质为岩茶、大紅袍所獨有。
其岩韵的集中表现为:独具天然花香和天然真味。香气浓长清幽,带馥郁的花果香;滋味醇厚,有如岩骨般的厚重感,饮后舌本回甘,润滑鲜爽;汤色橙黄(呈琥珀色),绿叶红镶边,七泡有余香。
清代梁章钜与武夷山天游观道士静参品茶論道時,曾把這種"岩韻”特色,歸結爲四個字,即:活、甘、清、香。梁章钜(1845)在《歸田鎖記》中對武夷岩茶稱:“至茶品之四等,一曰香,茶香小種(指一般烏龍茶)之類皆有之,今之品茶者以此爲無上妙谛矣,不知等而上之,則曰清,香而不清猶凡品也,再等而上之,則曰甘,香而不甘,則苦茗也,再等而上之,則曰活,甘而不活,亦不過好茶而已,活之一字,須從舌本辨之,微乎其微,也必深山中之水,方能悟此消息。”這活、甘、清、香四字,比較確切地概括了對武夷岩茶内质的。
色。岩茶湯水一般呈金黃或橙黃,帶些微紅,清澈亮麗。這一點與其它種類茶相比,很容易辨識。茶青發酵的程度不同,還有烘焙的程度不同,泡出來的湯色也不同。一般來,重發酵,高火功的岩茶,顔色較深較紅;輕發酵,低火功的岩茶,颜色较浅较黄。
香。指茶的香氣。明代張源(公元1595年)在《茶錄》中說:“香有真香、有蘭花香、有清香、有純香,表裏如一,曰純香,不生不熟,曰青香,火候相當,曰蘭香,雨前神具,曰真香,更有含香、漏香、浮香、悶香,此皆不正之氣”,這段話很有啓發。
茶的香有好幾種類型,有的是品種香,有的是制作香,有的是添加香(如茉莉花茶的香),有的是綜合香,而岩茶,是品種和制作兼有的綜合香。但不管哪類香,最基本的應是茶葉本身的香爲主。其它香只是兼帶的。岩茶的香透著骨鲠,也有人形容爲“霸氣”。
这种香气好像会渗透杯盖,有冲顶的感觉。且香气不散,它呈现为“一团”。感觉最好的是杯底留香,称为“杯底香”或“冷香”。茶湯冷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