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岩茶四大名叢之“水金龜”|岩茶種類
武夷奇茗冠天下,水金龜 屬半發酵茶,有铁观音之甘醇 , 又有绿茶之清香,具鮮活、甘醇、清雅與芳香等特色,是茶中珍品。
名稱起源
“水金龜 ”是武夷岩茶“四大名叢“之一。産于武夷山區牛欄坑社葛寨峰下的半崖上。因茶叶浓密且闪光模样宛如金色之龟而得此名。每年 5月中旬采摘,以二叶或三叶为主,色泽绿里透红,滋味甘甜,香气高扬。浓饮且不见苦涩。色泽青褐润亮呈“宝光”。
極品水金龜
武夷四大茗叢之一。樹皮色灰白,枝條略有彎曲,葉長圓形,翠綠色,有光澤。成茶外形緊結,色澤墨綠帶潤,香氣清細幽遠,滋味甘醇濃厚,湯色金黃,葉底軟亮。
水金龜 揚名于清末,其産權歸屬的公案在曆史上還有一段趣話。據說水金龜 原長于天心岩,一場大雨把它沖到牛欄坑,雙方就歸屬訴至法庭,經法庭判定非人力,乃自然力所爲,判歸後者。
武夷奇茗冠天下,水金龜 屬半發酵茶,有铁观音之甘醇 , 又有绿茶之清香,具鮮活、甘醇、清雅與芳香等特色,是茶中珍品。
水金龜 揚名于清末,據說該茶樹原長于天心岩杜葛寨下。一日大雨傾盆,致使峰頂茶園邊岸崩塌,茶樹被大水沖至牛欄坑半岩石凹處。蘭谷山業主遂于該處鑿石設階,砌築石圍,壅土以蓄之。因茶樹枝條交錯,形似龜背上的花紋,故命名爲水金龜 。後來天心廟和蘭谷岩爲爭此茶,訴訟多次,耗資千金,從此水金龜 聲名大振。
品質特征
外形:條索肥壯,自然松散;色澤綠褐油潤呈寶色。
內質:香氣幽長清遠似梅花香;滋味濃厚甘鮮,潤滑爽口,岩韻顯;湯色橙黃清澈;葉底肥厚勻齊,紅邊帶朱砂色。
采制工藝
水金龜 的加工工藝:萎凋(日光萎凋)——揉撚——發酵——烘焙——複焙。[1]
萎凋
萎凋分爲室內加溫萎凋和室外日光萎凋兩種。萎凋程度,要求鮮葉尖失去光澤,葉質柔軟梗折不斷,葉脈呈透明狀態即可。
揉撚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使用雙腳揉茶。50年代采用鐵木結構雙桷水力揉撚茶機。至60年代,揉撚這一工序又加以改進,采用了鐵制55型電動揉撚機,提高制茶效率。揉撚時要使茶汁外流,葉卷成條即可。
發酵
發酵,俗称“发汗”,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指将揉捻好的茶胚裝在籃子裏,稍加壓緊後,蓋上溫水浸過的發酵布,以增加發酵葉的溫度和濕度,促進酵素活動,縮短發酵時間,一般在5~6小時後,葉脈呈紅褐色,即可上焙烘幹。發酵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