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岩茶之水仙 |岩茶種類
水仙 ——武夷岩茶當家品種之一:無性系、小喬木型、大葉類、晚生種。成品茶特征:條索肥壯(壯實)、色澤烏綠潤帶寶色、葉背常現沙粒,葉基主脈寬扁明顯,香幽長似蘭花香,味濃醇而厚回味甘爽,湯色濃豔呈深橙黃色或金黃色,葉底軟亮、朱砂紅邊明顯,耐沖泡。
1929年,《建鷗縣志》載:“查水仙 茶出禾義裏,大湖之大坪山,其他有嚴義山,山上有祝仙洞”,“鷗甯縣六大湖,別有葉粗長名水仙 者,以味似水仙 花故名……”(見《閩産錄異》),可見水仙 栽培曆史約在130年以上。
武夷山茶區,素有“醇不過水仙 ,香不過肉桂”的法。水仙 的醇,是清醇,一是有明顯的甘鮮感。二是很強的爽滑感。三,最重要的留味長久。正岩水仙 的沖泡爲三,四泡韻味最佳,七泡猶覺甘醇。
還有一些武夷水仙 ,稱爲“老枞水仙 ”是武夷岩茶中的望族, 所謂的老枞,就是指茶樹齡長,至少五六十年以上,有的甚至百年上,一般來說樹齡較長的茶樹,樹型比較大,樹幹比較粗壯,較耐抗病蟲害,茶芽中有的有效成份較多,用以制成茶葉,就像人處于盛壯年時期具有成熟之美一樣,有一種特別深沈的岩韻,而這種韻味,對于以醇見長的水仙 來說,更爲重要。
講到水仙 茶的来历,这里还流传着另外一个故事。 相传有一年武夷山热得出奇,有个靠砍柴为生的建瓯穷汉子,在祝仙洞附近歇息。刚坐下,只觉一阵凉风带着清香扑面吹来,远远望去原来是一棵小树上开满了小白花,绿叶却又厚又大。他走过去摘了几片含在嘴里,凉丝丝的,嚼着嚼着,头也不昏胸也不闷了,精神顿时爽快起来,于是从树上折了一根小枝,挑起柴下山回家。
這天夜裏突然風雨交加,在雷雨打擊下,他家一堵牆倒塌了。第二天清早,一看那根樹枝正壓在牆土下,枝頭卻伸了出來,很快爆了芽,發了葉,長成了小樹,那新發芽葉泡水喝了同樣清香甘甜,解渴提神,小夥子長得更加壯實。
這事很快在村裏傳開了,問他吃了什麽仙丹妙藥,他把事情緣由說了一遍。大家都紛紛來采葉子泡水治病,向他打聽那棵樹的來曆小夥子說是從祝仙洞折來的。因爲建瓯人說“祝”和崇安話的“水”字發音一模一樣,崇安人都以爲是“水仙 ”,也就把這棵樹叫做水仙 茶了。
在武夷山所有的茶樹中,唯有這種水仙 茶只開花不結籽。人們見它斜插在土牆下也能活起來,也照葫蘆畫瓢地折下樹枝遷插在土裏,慢慢地,水仙 茶在整個武夷山繁衍開來,滿山滿坡都是。因爲水仙 茶香味甘醇,愛喝的人多,被列爲名枞,名氣也就越來越大了。
武夷岩茶之水仙
岩茶種類
更多相關:岩茶種類 水仙 武夷岩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