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普洱古茶樹的重要性與文化價值|茶文化
茶文化包括茶葉品評技法、藝術操作手段的鑒賞、品茗美好環境的領略等整個品茶過程的美好意境,其過程體現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統—。中國是最早發現和利用茶葉的國家,茶的種植和利用過程中所産生的文化社會現象形成了中華文明中獨具特色的茶文化。古茶樹是中華茶文化的根,研究茶文化應該從古茶樹的價值談起,而雲南的普洱茶受到衆人喜愛與好評,較爲突出的是普洱古樹茶。
中華燦爛的文化遺産
人類對茶文化的研究與茶的産生、發現和利用相比,時間還不算長。據植物學家考證,茶樹起源至今已6000萬~7000萬年了。在中國,茶的發現和利用始于上古時代,“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迄今已有5000~6000年。
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象征,茶見諸文字是公元前200年左右,至今2000多年。由此可見從茶樹的産生—茶樹的發現—茶樹的利用—見諸于文字,其時間之漫長,空間之浩大。古茶樹是人類在其發展的曆史長河中創造的一種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它的起源、進化、利用和傳播等構成了古茶文化研究的一個重要內容。
何謂古茶樹?
2005年3月在我省召开的古茶山國際研討會上通過的《雲南省古茶樹保護條例》建議稿指出:古茶樹是指分布于天然林中的野生古茶樹及其群落,半馴化的人工栽培的野生茶樹和人工栽培的百年以上的古茶園(林)。
据统计,全世界的山茶科植物共23屬,計380余種,而我國就有15屬260種,其中大部分布在西南。雲南現存有野生型、過渡型、栽培型千年以上古茶樹30余棵,占全國的40%以上,100畝以上連片古茶園面積達20余萬畝。有古茶樹王國之稱的雲南所擁有的野生型、過渡型和栽培型古茶樹、古茶園,在中國和世界具有唯一性,是重要的自然遺産和文化遺産,具有重大的科學價值、文化價值和經濟價值。
茶樹起源的實物依據
茶起源于中國,這是自古以來爲世界所公認的。
1824年印度阿薩姆省發現有野生茶樹後,國際學術界曾産生過茶樹原産地之爭議,主流觀點認爲,有無野生茶樹是確定茶樹原産地的重要依據,但不是唯一依據,應當把野生茶樹的存在、發現和利用綜合起來分析才能確定。中國是最早發現和利用茶的國家,這已爲大量的史實所證明,而實物依據在當時卻成了一個爭議的問題。隨後大量的事實證明,我國有10個省區198處有野生大茶樹,最有說明力的是雲南古茶樹群的發現。
1993年4月在雲南思茅舉辦的第一屆中國普洱茶葉節期間召開了“中國古茶樹遺産保護研討會”,9個國家和地區的181位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界的專家學者對古茶樹、古茶園,特別是對瀾滄邦崴古茶樹進行了多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