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陽黃湯采制工艺|黃茶制作
平陽黃湯 産于浙江省南雁蕩山及飛雲江兩岸的平陽、蒼南、泰順等地。曆史上以平陽産量最多,質量較好,故稱平陽黃湯 。因處于溫州地區,過去也稱溫州黃湯。
温州东临东海,南与福建接壤,山脉毗邻交错,地势较高,能阻断早春冷空气的南下,年均温度17. 9℃,极端最低温度- 4.5℃,空气相对湿度81%,年降水量1600~1700毫米,宜茶生長。茶區多分布在山區海拔200~300米地帶,也有部分茶園在海拔500~600米處。開采較浙江其他地區早一個季節。溫州先有綠茶,後發展成紅茶,相傳清乾隆年間開始生産黃湯,至今已有200余年的曆史。
泰顺的五里牌和平阳的水头、腾蛟等地为黄汤的主产地,也是历史上的黄汤集散地。温州黄汤、泰顺黄汤均以平陽黃湯 作爲統稱。高級黃湯僅占總産量的十之一二,以平陽黃湯 名稱面市;其余十之八九者,制成茉莉花茶以“花黃湯”供應市場。主銷杭州、上海、營口、天津、北京、濟南等地,深受消費者喜愛。
1.平陽黃湯 品質特征
平陽黃湯 外形條索細緊,顯毫,色澤嫩黃,有光澤。內質香氣清高幽遠;湯色金黃明亮,滋味醇和回甘;葉底黃亮成朵。
2.平陽黃湯 采制方法
(1)采摘标准
与要求黄汤采摘分2个标准:高级黄汤采1芽1~2叶初展,普通级黄汤采1芽2~3叶开展。采摘一般在清明前后10天采制完毕。明前采制高级黄汤,明后采制普通级黄汤。采回后摊放4~5小时,当天鲜叶,当天制完。
(2)加工技术
①杀青 采用平锅。锅温160℃左右,每锅投叶量1~1.5千克,需要5~6分钟。掌握多闷少抖的手法,使叶色变黄,杀透杀均,待叶质柔软、叶色暗绿时,即可滚炒揉捻。
②揉捻 降低锅温,在锅中进行滚炒揉捻,至多数茶坯成條、減重50%~55%時出鍋。
③堆闷 将揉捻叶趁热一层一层摊至竹匾上,厚约20厘米。上盖白布,堆渥48~72小时,待叶色转黄即可初烘。
④初烘 用焙笼烘焙。烘芯温度80℃左右,每焙1.25千克,烘约15分钟,至茶坯七成幹下焙。
⑤闷烘 初烘叶摊晾后,将茶坯放入布袋内,每袋1~ 1.5千克,连袋放在烘笼上闷焙。控制茶坯溫度約30℃,烘3~4小時,達足幹時出烘。
平陽黃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