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苑毛尖加工技術|黃茶加工工藝
鹿苑毛尖产于湖北省远安县云门山鹿苑寺一带,因寺而得名。远安县属鄂西地区,地处北纬30°53′~31°22′,东经110°14′~111°52′。鹿苑毛尖是湖北省名茶之一。
鹿苑毛尖品质好,是因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孕育而成。鹿苑寺地处远安西北的云门山麓,山清水秀,古树参天,满山的兰草、山花与山腰山脚的茶園相伴,終日雲霧缭繞。海拔120米,年均氣溫爲15℃~16℃,≥10℃活動積溫4800℃~5100℃,年日照時間1878.5小時,年降水量1100毫米,年無霜期239~248天。茶區土壤爲紅砂岩風化的土質,其砂粒含量高達77%,疏松,微酸性,其氣候與土壤條件都十分適宜茶樹生長。
1.鹿苑毛尖品质特征
鹿苑毛尖外形条索紧实呈环状,白毫显露,色泽金黃,略带鱼子泡。内质栗香持久,具高火香;汤色绿黃明亮,滋味醇厚持久;叶底嫩黃匀亮。
2.采制方法
(1)鹿苑毛尖采摘标准
与要求每年春分至谷雨为鹿苑毛尖的采摘期。要求采1芽1~2叶的鲜叶,不带鱼叶、老叶、茶果。習慣于上午采摘,下午摘短,把大的芽葉折短,折成2截或3截,俗稱短茶。短茶後分老、嫩炒制。鮮葉經摘短後進行攤放2~3小時,即可付制。
(2)鹿苑毛尖加工技術
①杀青、闷黃杀青锅温160℃~180℃,每锅投叶量1~1.5千克。采用先抖后闷、抖闷结合的手法炒杀,历时5~6分钟,炒至茶坯五六成幹出鍋。殺青葉出鍋後,趁熱堆積悶黃15分鍾左右,上蓋濕布,保濕保溫,待茶坯呈綠黃色散堆攤晾,再進行炒二青。
②炒二青 锅温约100℃,每锅投叶量1.5千克。人锅后抖炒散水,再行搓条。搓条手势要轻,避免重揉,以防茶條變烏。炒約15分鍾,至茶坯七八成幹時出鍋。
③闷堆 闷堆是鹿苑茶特有的工序。將炒二青的茶坯放置篾盤中,拍緊壓實,堆悶5~6小時,使黃綠色的芽葉變成綠黃。
④拣剔 剔除粗老叶团块茶及一些斷條花雜的葉片,保持外觀勻整。
⑤炒干 锅温80℃左右,每锅投叶量2千克,先翻动使茶坯均勻受熱,待茶條回軟後可以輕搓緊條。采用螺旋團搓,使外形成“環子腳”狀。炒約30分鍾,待茶坯含水量爲5%時,出鍋攤晾,包裝入庫。
鹿苑毛尖加工技術
黃茶加工工藝
更多相關:鹿苑毛尖加工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