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芽茶:茶话黃茶|黃茶資訊
黃芽茶是黃茶中以單芽(或一芽一葉)精制而成,其典型代表爲君山銀針和蒙頂黃芽。其品質特點是單芽挺直,沖泡後每顆芽尖均朝上直立懸浮于杯中,具有茶芽的神韻展示其獨特的魅力。歐洲宮廷品飲紅茶常常投幾枚單芽條以顯示其茶韻及主人的精神品位。
1:君山銀針:
产于湖南洞庭湖中君山,形细如针,名君山銀針,分类上属黄茶類,以色、香、味、形俱佳而著稱于世。君山銀針古稱白鶴茶,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初唐時有位雲遊道士從仙山歸來,隨身帶了8株神仙所賜的茶苗,將它種在君山島,後來他修了白鶴亭,挖了白鶴井。白鶴真人(即雲遊道士)取白鶴井水泡茶,只見杯中一股白氣袅袅上升,水汽中一只白鶴沖天而去故名“白鶴茶”,又因此茶顔色金黃似黃雀翎毛,又別名“黃翎毛”,此茶傳列長安,深得天子喜愛,定爲“貢茶”。君山島小氣候得天獨厚,土壤肥沃且爲砂質壤土,礦質營養豐富,養分供應容量大強度高,雨水充沛降雨均勻,茶樹生長在相對濕度80%、空氣濕潤霧氣彌漫、草藤灌木生物多樣性豐富的山地丘陵之中,非常適宜。
曆史沿革一直以君山種爲主栽品種,灌木型、中葉類,樹姿呈半開張枝條而葉片近水平著生,橢圓形葉,葉面隆起而色綠,葉質茸毛中等,一芽三葉百芽重32.5克,春茶一芽二葉幹茶含茶多酚24.1%,兒茶素12.7%,咖啡堿4.2%,氨基酸3.8%。
茶芽形態和內質成分都是制作黃芽條的理想品種,又是系單芽制成,芽頭茁壯有力,大小長短均勻,芽內呈金黃色,外層白毫顯露完整,恰如“金鑲玉”,嫩度高且采制方法特殊,如采摘限清明前後10天內,還規定9個不采,即雨天、風霜天、蟲傷、細腰、彎曲、空心、茶芽開口、茶芽發紫、不合尺寸等。
君山銀針作为黄茶具有味醇、香幽的普遍性,但從喜歡的立場、品茗的角度,該茶更是一種重在觀賞的特種茶,使人們得到生理和心理的同時享受,所以沖泡的程序和技術也十分重要;以透明玻璃杯(杯子高13±2厘米,直徑5±1厘米),清澈山泉水,取茶3克置于杯中,75℃的水先快後慢入茶杯1/2處,待茶芽濕透再加至七八分滿爲宜,蓋上茶杯5分鍾後去掉杯蓋,在熱和水的作用下,銀針的姿態,有芽尖沖向水面,懸空豎立,徐徐下沈。呈現“群筍出土”、“金槍林立”及“三起三落”等奇特景觀,恰如“四面湖山歸眼底,萬家憂樂到心頭”,小小的杯中看到大自然的美妙風光,給品飲者帶來美好的享受。
在清代,君山銀針就已“采回芽葉之後,將芽頭摘下制成尖茶”納作貢品(也稱貢尖);解放後,在采摘技術上推廣直接在茶園中揀選芽頭采摘,成爲獨具一格的全芽茶,經攤青、殺青、攤涼、初烘、初包發酵、複烘、複包發酵、足火、揀選制成。每千克有近五萬個芽頭,芽芽皆精心制作,白毫滿披,銀白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