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園的施肥與管理技術|茶園管理标准
施用量以及是否合理搭配,都直接影響茶樹的生長發育,也直接影響茶葉的産量與質量。
例如:幼龄茶樹是樹冠和根系生長發育最旺盛的階段,對磷、鉀肥的需要量比成年茶樹高,而成年茶樹由于新梢的旺盛生長與采摘,對氮肥的需要量則比幼齡茶樹高。
目前,大部分茶園存在缺磷、鉀、鎂和鋅元素的現象。因此,根據不同類型的茶園,全年氮、磷、鉀三者的配合施用比例不同,幼齡茶園N∶P2O5∶K2O施用比例爲1.5~2.0∶1∶1,成年茶園N∶P2O5∶K2O爲3~4∶1∶1.5~2.0,達到茶園平衡施肥。同時,應增施有機肥,配合施用含鎂、鋅元素的肥料。
3 茶園優化施肥技術
3.1 土壤施肥
3.1.1 施肥量。具体如下:①基肥。幼龄茶园每年施農家肥7.5~15.0 t/hm2;采摘茶园每年施農家肥22.5~37.5 t/hm2,或将農家肥与化肥混合施用。②追肥。追肥以施速效氮肥为主,基肥用量少或质量差的田块,追肥可多施一些;基肥足的田块,追肥可少施。一般生产150 kg干毛茶,需纯氮15.0~22.5 kg(尿素32~48 kg)。
3.1.2 配肥比例。具体如下:①施肥比例。基肥以有机肥为主,一般占茶園全年施肥量的40%。春、夏、秋3次追肥的比例都按40∶30∶30或50∶25∶25分配,應重施春肥。②氮、磷、鉀的配合比例。一般幼年茶園以1∶1∶1或1∶1.5∶1.5爲宜,三至四年生茶園宜采用2∶1∶1或2∶2.5∶1;投産以後提高氮素的比例,以4∶2∶1或3∶2∶1較好。三要素的配合比例要因地制宜。
3.1.3 施肥时期。具体如下:
①基肥。茶樹基肥主要保證茶樹入冬以後根系活動所需要的營養,同時爲翌年茶芽萌發提供養分,施用時期主要在茶樹地上部分停止生長後立即進行,宜早不宜遲,一般在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最遲不超過11月底。
②追肥。追肥作用主要是补充茶樹生長發育對營養元素的需要,促進生長,達到持續高産、穩産的目的,追肥有催芽肥和夏秋肥之分。催芽肥于開春之後施用,可促使茶芽早發、多發、齊發和壯發。
因此,施肥要及时,茶樹經過春茶的旺長和采摘之後,勢必要消耗茶樹體內大量營養物質,只有及時補充,才能保證夏秋茶正常生長[3]。春茶結束時,應及時進行第2次追肥,夏茶結束後進行第3次追肥。
3.1.4 施肥次数。茶樹全年萌發4~5輪新梢,生長期較長。因此,除施基肥外,還要施3~4次追肥。
3.1.5 施肥方法。具体如下:①施肥位置。茶園施肥要相對集中,幼齡茶園要穴施或點施,成齡茶園從茶叢蓬面垂直向下(茶樹上方)開溝施肥,以防肥料流失。②施肥深度。基肥要深施,一般成齡茶园深施20~25 cm,一至二年生茶园10~15 cm。不易挥发的肥料要浅施,易挥发的肥料要深施(尿素)。
3.2 叶面施肥
茶樹葉面施肥不受土壤沖刷、淋溶的影響,肥料利用經濟、吸收快、效果好,同時還可與治蟲、人工噴灌等措施相結合。注意事項包括5個方面:
一是浓度不能太高,否则易灼伤茶葉。一般尿素的施用濃度爲0.25%~0.50%,過磷酸鈣0.5%~1.0%,硫酸鉀0.5%。陰雨天可適當提高濃度,而睛朗天氣要適當降低。
二是叶的正反面要喷匀。
叶子正面蜡质较厚,背面蜡质薄、气孔多,一般叶背面吸收能力较正面高5倍以上。因此,在喷肥时要正反面同时喷匀,尤其要注意多喷背面[4]。
三是在与農药混用时,要注意農药与肥料的化学性质,不要把酸性化肥与碱性農药相混,也不要把碱性化肥与酸性農药相混。
四是要注意天气变化。防高温曝晒,防雨水冲淋,喷施时间以傍晚为宜。
五是叶面肥不应代替基肥。茶樹葉面吸收的營養元素,不能運送到茶樹所有器官及組織內。因此,根外追肥不能代替根部肥。相反,葉面施肥可以促進根部吸收能力,在葉面噴施的同時,更要加強根部施肥,才能相互促進,取得良好的施肥效果,生産上有“一基、三追、十次噴”的說法。
4 茶園管理技術
4.1 铺草覆盖
茶園鋪草覆蓋有調節土溫、減輕旱、減凍害、防止土壤沖刷、保持水土、抑制雜草發生、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增加土壤肥力等作用[5]。
一般選用稻草、麥稈或鐵芒箕,于6—7月旱害來臨之前和9—10月寒害來臨之前,在茶園行間距離茶树根茎部约10 cm以外进行铺盖,力求均匀,厚度为10 cm左右。坡地茶園應將覆蓋物橫坡向鋪蓋在茶園中,這樣既可滯留一部分流水,又可避免因雨水流動使覆蓋物堆積在一起。平地茶園可順坡向鋪草。
4.2 客土培园
客土培園是把一些有利于茶樹生長的閑置土,運入茶園培至茶樹基部。茶園客土既能夠加厚土壤耕作層,改善土壤營養狀況,防止土壤“老化”,爲茶樹增加多種礦質元素,又有利于土壤微生物活動和養分的分解,促進茶樹生長和品質的形成。這是目前還不能用施肥技術所代替的一項很有效的農業措施。一般客土選用稻田土、草皮土和紅黃壤土。要求黏性土茶園客入砂質紅壤土;砂質土茶園客入黏性土;低産茶園客以紅黃壤表層心土。客土層厚度可根據土源及茶园情况而定,一般8~10 cm。
5 参考文献
[1] 许艳,许俊.湄潭茶農茶園施肥誤區淺析[J].貴州茶葉,2008(2):29-32.
[2] 胡发时.无公害茶园施肥技术[J].现代農业科技,2010(9):94.
[3] 张修林.赣北茶區施肥存在的問題及建議[J].蠶桑茶葉通訊,2003(2):27-28.
[4] 李文金,杨普香.生态平衡施肥与有机茶生産[J].茶業通報,2004(3):117-118.
[5] 文兆明.有机茶标准化栽培的土壤管理及施肥技术[J].广西農学报,2008(2):42-45.
茶園的施肥與管理技術
茶園管理標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