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茶樹無性繁殖技術|茶樹種植
p; 一般来说,茶樹全年都可以進扡插繁殖,但由于各地的氣候、土壤和品種特性不同,扡插效果則有一定的差異。扡插時間的選擇,應注意充分發揮氣候、季節及品種的最大優勢。雲南省多數茶區大多采用夏插和秋插。但因夏插(6-8月)氣溫過高,如遮蔭稍有疏忽或澆水條件差的苗圃容易曬死插穗,同時夏插的苗圃管理時間長,苗木生産成本較高,故秋插更多一些。秋插一般在8月中旬至10月上旬進行,利用夏梢或夏秋梢作爲插穗。秋插時,雖氣溫漸趨下降,但地溫仍穩定在15℃以上;秋季葉片的光合能力強,加之扡插後插穗的腋芽很快轉爲休止,對促進插穗的剪口愈合和發根都很有利,成活率比夏插高,其茶苗雖比夏插的稍小,但較均勻一致,而且葉齡較小,在移栽後不易脫落;秋插苗的管理周期比夏插短,管理較省事,因而苗木生産成本較低。
(2)扡插密度
生产上常用的扦插规格,行距一般7—10cm,株距依茶樹品種葉片的寬度而定,以葉片互不遮疊爲宜。在昌甯茶區,按苗床實用面積算,一般每畝插20—25萬株爲宜。
(3)扡插方法
扦插之前,要掌握好苗床土壤的湿度。苗床太干,扦插时容易擦破茎皮,插穗下端也不容易与泥土密合,影响发根。因此,应先将苗床充分洒水,待水分下渗后,土壤呈“湿而不黏”的松软状态时,才可扦插。如果苗床土壤太湿,扦插时容易黏手、弄脏插穗叶片,扦插质量、工效也受影响。扦插时要沿畦面划行时留下的印迹、按株距要求把插穗直插或斜插入土中,露出叶柄,避免叶片贴土;叶片朝向应视扦插当季风向而定,必须顺风(即从叶基到叶尖吹过),否则母叶易受风吹而脱落,影响成活;边插边将土壤稍加压实,使插穗与土壤密接,有利于发根。插后立即充分浇水,要浇到插穗基部所达的土层都湿润,浇足水后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70%甲基拖布津1000—1500倍液,然后搭棚盖遮阳网,盖薄膜。
六、扦插苗培育管理措施
從扡插至成苗出圃的整個生産過程,是由一系列環節密切配合組成的,必須環環緊扣,如果某一環節或措施失當,就有可能造成嚴重的損失甚至失敗。如:在發根前後,扡插苗常因遭受日曬、病害和濕害等致死;越冬時易遭受霜凍及冬旱等危害;翌年春夏季常因受熱和幹旱而受損;施肥不當,會産生肥害。因此,扡插後必須加強管理,這是提高成活率、出圃率,促進苗木生長、培養壯苗的關鍵。
(1)水分管理
在短穗未发根前,要特别注意保护土壤及空气湿润。但是,土壤水分过多,会影响土壤通气性,不利于发根长苗。一般晴天早晚各浇水一次,阴天一天一次,雨天不浇,大雨久雨还要及时排水。生根以后,改为一天浇一次;天气过于旱时,也可每月沟灌2—3次,灌到畦高的3/4,经3—4小时即可排干,切忌淹没和长期积水。
(2)蔭棚管理
阳光是扦插发根和幼苗生长的基本条件。但光照过强,叶片会因蒸发量大而失水,造成插穗枯萎甚至死亡;光照不足,叶片光合作用较弱,影响发根和茶苗生長。所以在苗圃管理中,一是要做好蔭棚的檢修和光照調節工作,以促進茶苗健康成長。雲南多數茶區采用遮陽網覆蓋。在發根初期,遮光度控制在60%—70%,晴天采用全日覆蓋;夏插一般到翌年4—5月份才揭遮陽網,秋冬插以翌年6—7月全部揭除遮蔭物爲宜。適當延長遮蔭期,可防止茶苗發生意外的熱旱害,這也是提高扡插成活率的重要措施之一。
(3)看苗追肥
扦插苗追肥,应根据扦插期、土壤肥力、品种及幼苗的生长情况而定。如生长势较强的品种和土壤肥沃的苗圃,应少施追肥;土壤较瘦和茶苗生長勢較差的,宜多施。一般在發根後開始追肥,秋插的幼苗于翌年4月間開始施追肥,可結合澆水防旱進行,以後每隔20—30天施一次。夏插和早秋茶的苗木爲防徒長和大苗抑制小苗的生長而降低成活率,在扡插當年的秋冬季不要施追肥,待翌年春芽萌發後,再開始施追肥。
扡插苗幼嫩柔弱,不耐濃肥。追肥用的肥液,原則上應先淡後濃,初期追肥最好施用加水10倍左右的人糞尿或腐熟的廄肥。據近幾年在昌甯的試驗,用沼液兌水後澆施茶苗,效果比較顯著。如用化肥,初次追肥濃度應掌握在0.5%左右,以後逐漸增加到1倍。每次追肥後,必須澆清水洗苗,以防沾在新稍葉片上的肥料因水分蒸發濃縮,引起茶苗灼傷。
(4)及時中耕除草
扦插苗床,在插穗发根前,不可中耕,以防摇动插穗,妨碍发根。苗圃由于经常浇水,土壤易板结,易滋生杂草,必须及时中耕除草。目前,云南省各茶區多采用小鋤或小兩齒耙中耕松土,用手拔除雜草。拔草要做到“拔早、拔小、拔了”,才不至于因草根太長,在拔草時損傷茶苗幼根或帶動茶苗,影響發根固定。也可以運用除草淨進行化學除草,可用除草醚或撲草淨噴灑苗床,防止雜草生長。
7.5 病虫害防治
扡插苗圃的環境比較陰濕,容易發生病害。常見的葉部病害有雲紋葉枯病、炭疽病、輪斑病、赤葉斑病、茶餅病等。一般多用50%可濕性粉劑的多菌靈或70%甲基托布津1000—1500倍液進行噴施,可以起到較好效果;還可以每隔15——30天噴施1次半量式波爾多液,基本上可以控制葉病的發生與發展。扡插初期蟲害發生較少,但隨苗木的長大,蟲害逐漸增加,必須予以及時防治。
(5) 病虫害防治
扦插苗圃的环境比较阴湿,容易发生病害。常见的叶部病害有云纹叶枯病、炭疽病、轮斑病、赤叶斑病、茶餅病等。一般多用50%可濕性粉劑的多菌靈或70%甲基托布津1000—1500倍液進行噴施,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還可以每隔15——30天噴施1次半量式波爾多液,基本上可以控制葉病的發生與發展。扡插初期蟲害發生較少,但隨苗木的長大,蟲害逐漸增加,必須予以及時防治。
(6)防寒保苗
防寒措施比较多,可因地制宜地选择,如盖草、盖塑料薄膜、留遮棚等。目前云南省多采用苗床搭小拱棚盖塑料薄膜,加遮阳网双层覆盖,以控制微域生态条件,有效提高苗床的气温和土温,既可促进发根,又可防寒保苗,是秋、冬扦插中特别值得推广的一项有效措施。
苗圃管理除了做好以上工作外,還需及時摘除花蕾,插穗上的花蕾的著生會大量消耗體內養分,也會抑制腋芽的萌芽生長。所以,發現花蕾,應立即摘除,抑制生殖生長,以利集中養分,促進茶苗的營養生長。
相關知識:
茶樹扡插繁殖是茶樹無性繁殖方法之一。利用茶樹植株營養器官的一部分,插入濕潤疏松的紅黃壤的苗圃裏,形成新的完整的植株。扡插繁殖培育出的茶苗表現與母株相似的遺傳性,在相同的環境條件下,能保持母株的性狀和特性。
扡插種類可歸結爲:枝插、葉插和根插。
①枝插法包括長穗、中穗、短穗、箍條及老梗扡插等。用一根完整的茶樹枝條作爲插穗進行扡插稱爲長穗扡插,而把帶四、五片葉的不完整枝作爲插穗的稱爲中穗,三片葉以下的插穗稱爲短穗。短穗扡插。用材省且繁殖系數最高,是世界主要産茶國普遍采用的繁殖方法。中國多采用一葉插。
②葉插法:選擇完整的定型葉,從枝上削或掰下,使葉上帶有部分木質部及芽,並迅速將葉下端的1/4至1/3插入苗輔培育。葉插法難掌握,成活率低。
③根插法有種根和根插等方式。種根:一般于3月上旬,把移苗時剪下的主側根或挖取的茶根較粗壯的,剪成長5cm左右的小段,每穴種4、5段,覆土厚3-5cm。根插:將直徑0.7cm以上的根,剪成長7-10cm的小段直接插入苗床或依次排入預先挖好的溝裏(春秋時稍露一段于地面,在夏冬時則全部插入土中)。宜在陰天進行。
插穗剪取:從插條上剪取插穗的過程稱爲插穗剪取。剪取插穗時,通常從枝條的下端開始依次向上剪。普通的一葉短穗是剪下帶有一個腋芽、一張完整健康葉片和一段短莖,長3-4cm;一般一個節間剪一短穗,節間短的可剪一穗,將下端的葉片和腋芽剪去。剪口要與葉向相同,最好爲斜面,上下端切口呈平行。插穗下端切口傾斜,增大接觸面而易與土壤貼緊。插條上有腋芽已長成小枝的,剪穗時將主枝留一葉,小枝留基部的一片真葉進行剪取。剪口須平滑。剪穗時將花蕾摘除。最好在清晨及傍晚時隨剪隨插,或在白天剪穗而在傍晚扡插。
扡插方法:在扡插當天,在已壓平整的苗床上,按茶樹品種葉片的長度,用劃行器或7-10cm寬的木板滾壓出扡插行距的痕迹;然後澆水濕透表面心土層,待泥土稍幹不沾手時,開始扡插。扡插時,用姆指和食指夾住插穗上端的腋芽和葉柄處,沿行距痕迹將插穗斜插(插穗剪口斜形)或直插(剪口平行)入苗床土中。插穗的短莖約2/3插入土裏,露出葉柄和茶芽,防止葉片貼土而閉塞氣孔,造成葉片腐爛脫落。邊插邊用食指或中指將插穗附近的泥土稍加壓實,使插穗與泥土緊貼,利于吸收水分並使插穗固定在苗床上,葉片方向應向當季最多的風向,順風排列,使插穗不會隨風動搖。株距以葉片互不遮疊爲適度;扡插後,立即充分澆水。
用營養缽進行扡插育苗,便于培養壯苗,提高移栽成活率,便于勞力安排和定植成園快。其法采用稻草或塑料等材料銜制作草泥營養缽或塑料營養缽。在扡插前將缽的中下層裝上配制好的營養土稍加壓實後,再填入3-4cm的紅黃壤心土並與缽面相平,然後把插穗插在缽裏。扡插育苗的營養缽,最好放置在靠近水源的地方。插好穗的缽,隨即在缽上設置遮蔭棚、蓋遮蔭物或把缽放在樹蔭下,防止日曬而造成焦枯脫葉。
在扡插前,將未經母株植物激素處理的插穗,放在用50ppm的吲哚丁酸與50ppm的萘乙酸等體積混合配制好的藥液裏浸基部24小時後取出再插,能促進插穗發根,提高成活率。
扡插時期:中國的多數茶區在6-7月份進行夏插。夏季氣溫較高,插穗的愈傷組織形成快,成活率一般達80%以上。秋插多數在9-10月份進行,成活率較高。冬季氣候溫暖的茶區,從11月至翌年的1月份可進行冬插。在春、秋和冬季扡插,全天都能進行,在高溫烈日的夏季時,宜在上午10時以前和下午3時以後進行扡插。
北方茶樹無性繁殖技術
茶樹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