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毫茶的炒制工藝|茶葉炒制工艺
無錫地處江蘇南部的水網區域,屬海洋性氣候,一年四季分明,氣候溫和,年均氣溫15.5℃,日照適宜,日照年時數2064,年降雨量877.5~1438毫米,年相對濕度80%以上,優越的生態條件適宜于從福建引進的無性大毫良種的生長。該種具有吐芽早,萌發力強,芽頭肥壯,茸毫特多和內含成份豐富的特點。
無錫毫茶鮮葉原料標准分爲四級,一級以一芽一葉初展爲主;二級以一芽一葉半開展爲主;三級以一芽一葉開展爲主;四級以一芽二葉初展爲主。夏、秋茶以一芽二葉開展爲主。通常,炒制500克一級毫茶需采1.6~2.0萬個芽葉。
采回鮮葉及時在室內陰涼清潔的地板上進行攤涼,攤葉厚度3~5厘米,攤放時間據氣溫高低而定,一般在6小時左右,夏茶氣溫高,可以縮短一些時間。
炒制工藝分殺青、揉撚、搓毫、幹燥四道工序。用手工炒制,炒制時在鍋徑58厘米、深24厘米的龍井電炒鍋中進行,鍋面必須保持光潔、平滑。從殺青到幹燥,全在一口鍋內,憑靠工人一雙技巧熟練的手,采用不同的手勢炒制而成。
殺青:鍋溫180~190℃,投葉量700~900克,炒至折梗不斷,茶香透露即爲適度。曆時3~6分鍾。
揉撚:鍋溫100~110℃,揉至芽葉卷曲成條爲宜,也可采用微型揉撚機揉撚。曆時12~15分鍾。
搓毫:是毫茶成形、顯毫的關鍵工序,當鍋溫80~90℃,用雙手在鍋中搓揉茶葉,邊搓揉邊在鍋中翻動茶葉,至使芽葉卷曲顯毫爲適。曆時15~18分鍾。
幹燥:目的是繼續蒸發水分,固定形狀。鍋溫70~80℃,用雙手繼續翻炒茶葉,但動作應輕巧,不碰斷茶葉,不脫落茸毛,當茸毫全部顯露,含水量在6.5%左右起鍋攤涼,包裝貯藏。曆時約8~10分鍾。
無錫毫茶分1~4級,其品質特點是,條索肥壯卷曲,色灰透翠,身披茸毫,香高持久,滋味鮮醇,湯色綠而明亮,葉底肥嫩明亮。
無錫毫茶的炒制工藝
茶葉炒制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