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茶樓书场文化整合功能管见|茶館文化
摘要:
文化整合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单一或地域式文化吸收新鲜血液的重要途径。是单一或地域式文化融合其它优秀文化的主要方式。是不同文化相互吸收、融合、调和趋于一体的过程,是社会形成合力的基础之一。茶樓書場作爲清及近代蘇州人主要的文化娛樂場所之一,其對蘇州地域文化對其它優秀文化的吸收融合與發展所起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本文就蘇州茶樓書場具有的文化整合功能做了一些探討。
關鍵詞:價值;規範;結構
茶樓書場是清及近代蘇州人主要的文化娛樂場所之一,是蘇州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賀新星在《茶館的社會文化功能》一文中寫到:“清乾隆年間,乾隆皇帝下江南,召蘇州彈詞藝人王周士禦前彈唱。蘇州彈詞名聲大振,風靡太湖流域及上海、浙江一帶。茶樓、茶館、茶坊的商家們爲招攬生意紛紛與蘇州彈詞、蘇州評話和蘇州宣卷等民間說唱藝術結合。茶樓書場、茶館書場如雨後春筍般在各地興起。
乾隆四十年(1776)前后,浦东高行人编写(高行竹枝词)记载:‘茶樓酒肆說書場,歌新枝憧共土倡;俗尚獨能存古樸,此風端的勝他鄉。”由此可見,當時茶樓書場之時興。在茶樓書場豐富蘇州人娛樂生活、擴大蘇州人娛樂空間的同時,其文化整合功能也日益凸顯。那麽,蘇州茶樓書場的文化整合功能具體體現在那些方面呢?試析如下:
1.價值整合:
“价值是人类对自我发展的本质发现、创造与创新的要素本体。文化价值是指文化塑造个人人格、实现社会化的功能。对团体而言,文化起着目标、规范、意见和行为整合的作用。”“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汪曾祺这经典的四个“五字句”概括了传统茶館的面目,茶樓書場作爲大衆愉樂場所,每天接待著層面廣泛、身份不同的各色人群。
苏木在《茶樓書場中曾經的蘇式生活》中寫到:“明清兩朝直至民國初期,蘇州手工業繁榮興旺已達到全國之冠的地步,而且城內各種手工業作坊,都各有一個集中地段,比如:西中市吳趨坊、湯家巷一帶,是生産戲裝與道具的刺繡業集中地區,繡娘雲集。專諸巷、天庫前、寶林寺前、梵門橋弄、學士街等處均有琢玉作坊。鏡片業、扇箋、扇骨、牙雕、木刻等作坊在城中河沿街、桃花塢、東北街一帶。
家具作坊在范庄前、王天井巷、明珠寺前、护龙街一带。大批手工业者劳作之余都会到附近茶館裏休息……鄉下農民搖船進城粜米,購物之余喜歡在茶館泡壺茶聽回書,一些跑長途的船老大,沿著京杭運河抵達蘇州後,會集中于茶館接生意、結運費。”由此可見,舊時蘇州茶樓書場來往客人之廣泛。
更多相關:茶樓 茶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