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風景區農家茶樓經營升級發展研究
【摘 要】】
西湖风景区茶樓作爲休閑旅遊經濟的一種形式,對于發展景區經濟,轉移農村勞動力,增加農民收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促進景區新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茶樓在迅猛的發展過程中,出現了經營雷同、營銷手段單一、轉租頻繁等不利于發展的內外因素。只有通過政府的統一規劃布局,協會設台唱戲,建立一系列行業規範與標准,加強職業培訓,打造原生態的環境,茶樓才能夠走上可持續發展的軌道。
【关键词】西湖风景区 农家茶楼 问题 策略
一、 西湖景区农家茶樓的源起與經營現狀
1.杭州農家茶樓的形成與發展
杭州農家茶樓源起于20世紀90年代,西湖風景區是農家茶樓的發源地,也是杭州市最早開展農家旅遊休閑活動的區域。每年龍井茶開采之時,杭州市民和各地遊客從四面八方會聚到茶村購茶、品茶,也常常體驗農家休閑觀光的樂趣。近五年來,西湖風景區農家茶樓已陸續開出近500戶,成爲發展茶區特色經濟,實現茶農增收致富的一個新亮點。杭州農家茶樓因其經營模式和濃郁的地方特色,獲得了“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的榮譽稱寫號。
2.農家茶樓經營狀況
第一,農家茶樓的分布情況。
西湖风景区农家茶樓主要分布在梅家塢茶村、龍井茶村等八個自然村,在工商部門正式注冊的茶樓有435家,從業人員8000人,實際上茶樓的數目已經超出500家,從業人員在1萬人以上。這些區域茶樓由原先的農居房改造,兩三層樓,一般總面積在200~500平方米,個別特大的茶樓不會超出800平方米。
第二,农家茶樓的經營構成。
农家茶樓屬于農戶自營性質,喝茶、餐飲爲主營,兼營茶葉等當地土特産。一般雙休日生意好于平時,春秋二季及黃金周生意火爆。從經營角度看,現在的茶樓生意已逐步從以茶爲主轉向餐飲經營(占70%),賣茶收入仅占30% 的比例。
第三农家茶樓客源分析。
2000年至2003年农家茶樓經營初期,客人基本上還是以杭州本地人居多,隨著杭州風景區農家茶樓知名度的不斷提升,單一本地客源的局面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到周末、節假日坐在梅家塢、三台山一帶的農家茶樓裏喝茶、聊天的不再只是杭州人,在景區茶樓到處可以看到上海、江蘇、廣東甚至北京的小車牌照,通過對八個村32家農家茶樓營業情況的調查,杭州客源要占50%,上海客源20%,其它客源占30%。
3.農家茶樓經營現狀
茶樓經營出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