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茶茶藝表演解说词|禅茶茶藝
中国是茶的故鄉,西漢時,甘露禅師結廬于四川蒙山,親植茶樹,是佛教僧徒種茶的最早記載。東晉敦煌人單道開,在後趙都城邺城(今河南臨漳)昭德寺修行時,室內坐禅,晝夜不眠,“不畏寒暑”,誦經四十余萬言,經常用飲茶來提神防睡。茶聖陸羽自幼生長在寺廟中,茶與佛門結緣2000余年。禅茶是采用嚴格地融于佛法的加工工藝,經過特殊的茶藝表演,從而啓迪佛性,昭示佛理的佛門用茶。
禅茶不僅有三德:“坐禅時通夜不眠,滿腹時幫助消化,茶且不發”,而且祛肺痢,保健康。護齒明目、解渴生津,增長善根。因此飲茶便成爲禅門修道的最好輔助.禅茶文化的精神是“正、清、和、雅”,禅茶文化的功能是“感恩、包容、分享、結緣”,禅茶文化的基礎是“苦、靜、凡、放”,禅茶的最終目的在于明心見性!
自古有“茶禅一味”之說﹐禅茶中有禅機﹐禅茶的每道程序都源自佛典﹑以茶參佛、啓迪佛性﹐昭示佛理。“蓮緣禅茶茶藝”希望大家在這裏能放下世俗的煩惱,贏得一時甯靜,暫拋卻功名利祿,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品一壺蓮緣茶,領略一下茶禅真谛。
1.禮佛﹕焚香合掌
“炉香乍爇 法界蒙熏 诸佛海会悉遥闻 随处结祥云 诚意方殷 诸佛现全身 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
2.調息﹕達摩面壁
达摩面壁是指禅宗初祖菩提达摩在嵩山少林寺面壁坐禅的故事。面壁时助手可伴随着佛乐﹐有节奏的敲打木鱼和磬﹐进一步营造祥和和肃穆的气氛。
主泡者應指導客人隨著佛樂靜坐調息。靜坐的姿勢以佛門七支坐爲最好。所謂七支坐法﹐就是指在靜坐時肢體應注意七個要點﹕
其一﹐雙足跏趺也稱爲雙盤足。如果不能雙盤亦可用單盤。左足放在右足上面﹐叫做如意坐。右足放在左足上面叫做金剛坐﹐開始習坐時﹐有人連單盤也做不了﹐也可以把雙腿交叉架住。
其二﹐脊梁直豎﹐使背脊每一個骨節都如算盤珠子疊豎在一起樣﹐使肌肉放松。
其三﹐左右兩手環結在丹田下面﹐平放在胯骨部份。兩手手心向上﹐把右手背平放在左手心上面﹐兩個大拇指輕輕相抵。這叫“結手印“也叫做“三昧印”或“定印”。
其四﹐左右雙肩稍微張開﹐使其平整適度﹐不可沈肩彎背。
其五﹐頭正﹐後腦稍微向後收放﹐前腭內收而不低頭。
其六﹐雙目似閉還開﹐視若無睹﹐目光可定在座前七﹑八公尺處。
其七﹐舌頭輕微舔抵上腭﹐面部微帶笑容﹐全身神經與肌肉都自然放松。
在佛樂中保持這種靜坐的姿勢10-15分鍾。
靜坐時應配有坐墊﹐坐墊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