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名茶:無錫毫茶
无锡毫茶,主産于江蘇省無錫市郊區,屬于綠茶類別。其原料爲無性系良種大毫,且又因其成品白毫披複而得名。大毫茶樹于1966年自福建引入,屬半喬木、大葉型、早芽種,在太湖之濱的無錫郊區適應性強。表現爲萌芽力強,發芽整齊,芽梢茸毛特多,芽頭肥壯重實,兼有産量高與抗逆性強之特點。制作毫茶原料,以一芽一葉初展、半展爲主體,經殺青、揉撚、搓毛、幹燥等工序精制而成。無錫毫茶分1~4級,其品質特點是:條索肥壯卷曲,色灰透翠,身披茸毫,香高持久,滋味鮮醇,湯色綠而明亮,葉底肥嫩明亮。
曆史悠久
無錫茶文化曆史悠久,早在明代就有惠山寺僧植茶的記載。著名的“天下第二泉”惠山泉更像一顆明珠,爲無錫茶文化增添了一道璀璨的光彩。
無錫毫茶爲江蘇名茶林中的新秀。爲了發揮和繼承無錫豐富的茶文化,無錫茶樹品種研究所等單位的科技人員從1973年開始研制,經過6年多的辛勤研制,幾經周折,終于獲得成功,1979年通過了科技鑒定,相繼獲得了省、市重大科技成果獎,優質名茶稱號。無錫毫茶創制成功後,在曆屆名茶評比中獲獎,並遠銷美、英、加拿大等國家,獲得好評。1986年被商業部定爲全國名茶之一,1989年在西安農牧漁業部優質農産品評比會上,又榮獲全國名茶稱號。
生長環境
無錫毫茶産于美麗富饒的太湖之濱的無錫市郊,這裏群山環抱,四周丘陵起伏,山上樹木郁郁蔥蔥,山下太湖煙波浩渺,碧水蕩漾。無錫北面惠山的惠山泉素有“天下第二泉”之稱。名湖、名泉、名茶三者彙爲一體,相得益彰。
無錫地处江苏南部的水网区域,属海洋性气候,一年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年均气温15.5℃,日照适宜,日照年时数2064,年降雨量877.5~1438毫米,年相对湿度80%以上,优越的生态条件适宜于从福建引进的无性大毫良种的生长。该种具有吐芽早,萌发力强,芽头肥壮,茸毫特多和内含成份丰富的特点。
炒制工藝
無錫毫茶鮮葉原料標准分爲四級,一級以一芽一葉初展爲主;二級以一芽一葉半開展爲主;三級以一芽一葉開展爲主;四級以一芽二葉初展爲主。夏、秋茶以一芽二葉開展爲主。通常,炒制500克一級毫茶需采1.6~2.0萬個芽葉。采回鮮葉及時在室內陰涼清潔的地板上進行攤涼,攤葉厚度3~5厘米,攤放時間據氣溫高低而定,一般在6小時左右,夏茶氣溫高,可以縮短一些時間。江蘇無錫毫茶
江苏无锡毫茶
炒制工藝分杀青、揉捻、搓毫、干燥四道工序。用手工炒制,炒制时在锅径58厘米、深24厘米的龙井电炒锅中进行,锅面必须保持光洁、平滑。从杀青到干燥,全在一口锅内,凭靠工人一双技巧熟练的手,采用不同的手势炒制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