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壇雀舌|江蘇十大名茶
金壇雀舌 ,産于“全國綠茶(名茶)之鄉”——江蘇省金壇市,以其形如雀舌而得名,屬扁形炒青綠茶,是我國高檔名特綠茶之一。金壇雀舌 創制于1983年,特色明顯,其外形扁平挺秀、色澤綠潤、條索勻整、形似雀舌;內質香氣清高、滋味鮮爽、湯色明亮、葉底嫩勻。該茶先後獲省農業科技進步獎、農牧漁業部優質産品獎和商業部全國名茶稱號等。
茶史
金壇産茶曆史悠久,據縣志第一卷“輿地志”記載:“金壇設縣于隋,物産之特殊者有嵇稻、茶葉”。1923年《金壇縣志》記載:"茶葉,出郁岡山者佳,出方山者尤佳。"
1982年,金壇縣有關科研人員在總結傳統茶葉和名茶采制經驗基礎上研制成金壇雀舌 茶。根據當時的金壇縣名和茶葉形狀命名爲金壇雀舌 。金壇雀舌 研制成功後,在多次名茶評比會中獲獎,並榮獲全國名茶稱號。
茶區
茶區环境
“金壇雀舌 ”産于江蘇省金壇市方麓茶場。金壇東近上海,西偎南京,四季分明,氣候宜人,境內有著名的中國道教聖地茅山。茶區主要分布于金坛市西部方山、茅山东麓的丘陵山區,海拔50~100米,年平均温度17℃,年降雨量1064毫米,无霜期230天,气候温和。境内山峦起伏,苍松翠竹连绵,森林覆盖率达30.%,水库塘坝密布,山青水秀,景色秀丽。茶園土層深厚,土質肥沃,有機質含量豐富,PH值5~6,生態環境良好,適宜茶樹生長。
茶區风景
金壇境內有著名的中國道教聖地茅山,“陰曆三月三,萬名香客朝茅山”,茅山是中國道教南道教中心,全國八大道教聖地之一。茅山山巒起伏,倉松翠竹連綿,終年林陰覆蓋,雲蒸霞蔚,古人贊道:“峰從雲間出,煙自幽谷起。”這裏水庫塘壩密布,山青水秀,道家的三宮五院和洞、泉、池等自然景觀交融在一起,令人噸生“花飛佛地三千裏,人在瑤峰十二層”之感。
編輯本段采摘標准
雀舌茶采于谷雨前,采摘標准爲一芽一葉初展,芽葉長度3厘米以下,通常加工500克特級雀舌茶需采4.0~4.5萬個芽葉。要求芽葉嫩度勻整,色澤一致。不采紫芽葉、雨水葉,防止芽葉紅變。采回的芽葉進廠後均勻攤在竹匾上,經3~5小時的攤放,方可炒制。
制作工藝
手工制茶
采回的芽葉進廠後均勻攤在竹匾上,經3~5小時的攤放,方可炒制。其炒制工藝分殺青、攤涼、整形三道工序,運用搭、抖、撈、壓、抓等手法交替進行加工而成。
起鍋:炒制雀舌茶用雙手在潔淨光滑的鐵鍋內進行,當鍋溫達80~90℃時,在鍋面塗上少許烏柏油,特青煙消失後,投入250~300克攤放葉,采用抖、撈手法,將茶葉撈起抖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