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子茶餅|雲南普洱茶
七子茶餅,又稱圓茶,是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海縣勐海茶廠生産的一種傳統名茶。七子餅茶也屬于緊壓茶,它是將茶葉加工緊壓成外形美觀酷似滿月的圓餅茶,然後將每7塊餅茶包裝爲1筒,故得名“七子餅茶”。
簡介
圓茶是一和圓周饼形的蒸压黑茶包裝時每裝7塊,因此又稱“七子餅茶”,七子餅茶又稱國茶,是雲南普洱茶传统加工制作技艺的一种。七子餅茶屬緊壓茶,外形美观,为圓饼形,酷似满月。因每7个饼茶包裝爲一筒,故稱七子餅茶。七子餅茶因湯色紅黃明亮,香氣濃郁持久,滋味醇厚爽口而著稱。
七子餅茶,又称圓茶,系將茶叶加工紧压成圓饼形,每7块包装为1筒,故名。以普洱散茶为原料,经筛、拣、高温消毒、蒸压定型等工序制成,成品呈圓饼形,直径21厘米,顶部微凸,中心厚2厘米,边缘稍薄,为1厘米,底部平整而中心有凹陷小坑,每饼重357克,以白绵纸包装后,每7块用竹笋叶包装成1筒,古色古香,宜于携带及长期贮藏。
生産曆史
七子餅茶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周武王時期,“巴蜀之地有普茶,其状圓、曰:七子餅茶”,據《華陽國志》記載:“周武王伐纣,實得巴蜀之師,魚鹽銅鐵、丹漆茶蜜、皆纳贡之。”这是最早的七子餅茶的曆史記載。後三國時期,有武侯遺種之說。清雍正年間,雲貴總督鄂爾泰,在滇設茶葉局,統管雲南茶葉貿易。鄂爾泰勒令雲南各茶山茶園頂級普洱茶由國家統一收購,挑選一流制茶师手工精制成饼,七饼一筐、谓之七子餅茶。並親自督辦,在貢茶上印《鄂爾泰》私寶,進貢朝廷。于公元1732年,正式列入《貢茶案册》,此为有记载的,最早的七子餅茶進貢曆史。
所獲榮譽
該茶于1983年7月與1987年9月先後兩次被商業部評爲優質産品;1983年12月獲省優産品稱號;1988年l月獲省優質食品獎;1988年11月榮獲全國優質保健食品"金鶴杯"獎;1988年12月獲首屆中國食品博覽會銀獎。1970年開始出口港澳地區。
特性特征
七子餅茶,是中外曆史上,用國家法律來規定外形、重量、包裝規格的唯一茶品。“圓如三秋皓月,香于九畹之兰。”这是乾隆皇帝对七子餅茶的品评。七子餅茶又称圓茶,是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生産的一種傳統名茶。七子餅茶屬于緊壓茶,它是將茶葉加工緊壓成外形美觀酷似滿月的圓餅茶,然後將每7塊餅茶包裝爲1筒,故得名“七子餅茶”。
七子餅茶每片饼直径20厘米,中心厚度2.5厘米,边缘厚度1厘米,净重357克(古制约7.7两),传统包装中每七饼圓茶为一个包装,故称“七子餅茶”。
在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中,“七”是一个吉祥的数字,象征着多子多福,七子相聚,月圓人圓,圓圓满满。因此,在云南少数民族中,七子餅茶常作爲兒女結婚時的彩禮和逢年過節的禮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