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名茶:十裏香茶|寶洪茶
十裏香茶,産自昆明,是雲南高香型茶之一,曆史上曾是“十裏貢茶”。据历史记载,在公元七世纪,唐代就有栽培,原产于昆明东郊金马山麓十里铺所在地。十裏香茶,屬中小葉種類型。曆史上的制法是鮮葉經過殺育、揉撚後,一次曬幹而成,屬曬青茶。十裏香茶是雲南曆史上名茶之一,在市場上少有供應。
簡介
十裏香茶又名寶洪茶,産自昆明,是雲南高香型茶之一。属中小叶种类型。外形条索紧秀,色泽绿润,锋苗好,汤色清澈明亮,香气清鲜持久,滋味纯和回甘,叶底嫩匀黄亮。是云南 历史上名茶之一。
十裏香茶,屬高香型茶樹品種、香氣高銳持久,鮮葉采下一、二小時即散發出花香,以其高香而著稱,加工成品有炒青(寶洪)和烘青(宜春)兩個花色品種。芽葉肥壯,白毫豐滿,成茶香高持久的特点。 十裏香茶又名寶洪茶,緣于其出産于寶洪寺而得名,唐朝期間由福建開山和尚引進福建小葉種茶種植而成。
十裏香茶,屬高香型茶樹品種、香氣高銳持久,鮮葉采下一、二小時即散發出花香,以其高香而著稱,加工成品有炒青(寶洪)和烘青(宜春)兩個花色品種。芽葉肥壯,白毫豐滿,成茶香高持久的特點。民間贊譽寶洪茶的香氣爲:“屋內炒茶院外香,院內炒茶過路香,一人泡茶滿屋香”。據1948年《新纂雲南通志》載:“滇茶除普洱茶外,有寶洪茶,産宜良……爲該地之特品”。
産地介紹
昆明寶洪山,海拔高約1000多米,林木交蔭,雲霧重,日照短,漫射光多,晝夜溫差大,年平均氣溫16.3℃,土壤肥沃,土層深厚,腐殖質和礦物質含量豐富。茶樹多分布在寶洪寺四周的山上,優越的自然環境有利茶树的生长,有利芽叶有效成份的形成和积累,为形成香味特异的十裏香茶茶奠定了物質基礎。
茶園高達1900米,山巒起伏,雲霧缭繞,漫射光占優勢,茶樹對光的利用率相對增加,提高了茶葉裏的有效物質。加之,茶樹經宜良農民精心選育,形成了該茶萌發力強,芽葉肥壯,白毫豐滿,成茶香氣高,銷路持久的特點。
采制工藝
十裏香茶,采摘精細,具有開采早,采期短,采得嫩三大特點。每年雨水節令時開采,清明前五至十天采摘茶叶束。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和一芽二叶初展。采回的鲜叶薄摊在 竹簸箕内,摊放3~5小时,使其散发部分水份。去除青草味气,便于炒制。炒制方法酷似龙井茶,曾有宜良龍井茶之稱,主要工藝分殺青,攤涼回潮、煇鍋三道工序。炒制手法有抖、擄、抓、扣、揿、壓、推、磨八種。炒制時根據鮮葉老嫩、含水量高低成形度靈活變換,因勢呵成。
殺青:是蒸發水分,鈍化酶活性和初步做形的過程。當鍋溫140℃左右,在鐵鍋上塗少許桕油,使鍋面光滑,待青煙消失,投入500—700克攤青葉,開始用單手擄翻高抖手勢,當散發一定水分後,降低鍋溫至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