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雲針茶|雲南名茶
雲針茶産制于1954年,當時從日本引進技術,仿日本“玉露茶”工藝炒制,故原名“玉露茶”。1958年改进工艺,由蒸青改为锅式杀青,用半炒、半烘的方法制成,提高了品质,改变了风格。1979年改名为雲針茶,連續三年被評爲地區優質産品,1984年被列爲雲南省六大名茶之一。
概述
雲針茶産于墨江哈尼族自治縣。
此茶于1945年開始産制,當時仿照日本蒸青“玉露茶”的做法。从1958年起改用半炒、半烘的方法制成,外形条索紧直如松针,取名雲針,即云南针形茶之意,色澤墨綠油潤,銀毫顯露,湯色黃亮,馥郁清香,葉底嫩勻,是雲南綠茶中造型別具一格的佳品。
1980年和1981年,在全省名茶評比會中連續被評爲名茶。
茶史
雲針茶産制于1954年,當時從日本引進技術,仿日本“玉露茶”工藝炒制,故原名“玉露茶”。1958年改进工艺,由蒸青改为锅式杀青,用半炒、半烘的方法制成,提高了品质,改变了风格。1979年改名为雲針茶,連續三年被評爲地區優質産品,1984年被列爲雲南省六大名茶之一。
雲針茶花
花半曲瓣型,桃紅色,直徑10—12厘米,花瓣約40片,7—8輪著生,每片花瓣端部有約3毫米長的針狀突起,爲其主要特征。葉寬披針形至長橢圓形,長8.3—10厘米,寬3.3—5.2厘米。先端漸尖至長漸尖,基部楔形,葉面濃綠、內曲。花期1—2月。本品爲騰沖紅花油茶自然雜交單株中優選出。
采摘標准
雲針茶采摘標准以一芽一叶为主,占重量的60%,一芽二、三叶为副,占40%。
制作工序
雲針茶的加工方法是手工杀青,机械初揉,手工做形,晾至足干,主要工艺有杀青、初揉、做形(包括理条搓揉、碾揉、滚揉三个过程)、晾干、筛剔、补火等六道工序。其中做形是雲針茶的成形关键,晾干是雲針茶的幹燥特點。
做形是在殺青葉經過初揉,茶葉初步成條基礎上進行的。分理條搓揉、碾揉、滾揉三個過程。理條搓揉的目的是將彎曲的芽葉理直,搓緊成條。碾揉的目的是使80%以上的茶條達到細直緊結。
滾揉的目的是繼續促使茶葉緊結細直如針,並達到光滑油潤的目的。當做形葉幹度達九成以上,起鍋進行晾幹。
晾干是将做形叶均匀平整地摊放在簸箕上,晾至足干,足干叶含水量7%左右。炒制雲針茶從殺青到晾幹,全過程曆時6小時左右。
晾干后的雲針茶,需通過精制分篩、揀剔、篩去頭、末茶,剔除杂质等物后再行补火,摊凉装箱,即成雲針茶。
品質特點
外形條索緊直如針,光滑油潤,顯毫,色澤墨綠,馥郁清香,味醇鮮爽,湯色黃綠明亮,葉底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