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茗眉綠茶|江西十大名茶
法,是在婺源産制“毛峰”傳統工藝的基礎上加以改進的。初制加工程序是:殺青、揉撚、初烘、鍋炒、複烘。要保持“茗眉”特色,加工過程要求精細,用手工操作,制茶具(鍋、盤、烘籠等)要洗淨,保持清潔、衛生。加工工序每一環節,都很重要,都關系著品質的高低,必須嚴格把關。
殺青
殺青是工序中技术操作的关键。对消灭、红梗、红蒂,保持绿茶特色,提高細嫩香氣,維護茶葉滋味,效果很爲顯著,每鍋投葉量6一8兩,在150一160℃鍋溫中翻炒,炒至七、八成熟時,鍋溫要逐漸降低,做到先高後低。翻炒葉片要均勻,炒中略帶抛,散去水分和青氣。炒至葉片柔軟如棉,筋梗折不斷,微顯香氣時,即起鍋付揉。
揉撚
要用精制的竹盤。揉法是用兩手拼擠,五指分直,從身向外輕推細揉,然後再用五指川攏,帶回坯料,重新向外推揉,往返多次。在細揉過程中,要解散團塊1一2次,手法要輕要活,用力輕重均勻,保證芽頭完整,茸毫多,揉至芽葉緊細成條,起鋒苗,即可付烘。
初烘
烘籠要清潔,籠屜要墊上棉紙,防止産生不正常的味道。初烘時,要用佳炭好火,籠溫掌握攝氏100一120℃,把茶坯輕輕攤放在籠屜上,做到人不離烘,烘不離人。在烘過程中,對茶坯要用竹筷細心挑翻,避免幹燥不勻。烘至手捏感到不沾手,略爽時(水分約去30%)即可起烘。
鍋炒
是進一步揮發水分,整形,顯白毫,産生香氣的過程,鍋溫要掌握攝氏80一100℃,火溫要先高後低。木柴要幹,剖細便于掌握火溫的高低。在鍋中翻炒、手法要輕翻、輕滾,促使茶條逐漸收心,緊結條索,茶香揮吐,幹燥達八成時,即要起鍋,減少白毫損落,茶條斷碎。
複烘
工具同初烘。籠屜墊上棉紙,防止茶末掉落火中産生煙味,和茶芽勾著竹盤斷碎,要求文火長烘,忌求圖快。要經常翻轉,促使幹嫌均勻,色澤一致,形態美觀,提高香氣滋昧。烘至手捏茶条可成粉末,水分5一6%时起烘,经摊凉后,贮藏在锡罐内,密封,有利保持品质 。
婺源茗眉綠茶
江西十大名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