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瓜貢茶采制工藝
金瓜貢茶以彜族、佤族、布朗族、基諾族等中國雲南少數民族未婚少女用指甲采摘茶樹上的芽茶爲原料,經易武手工制茶世家吳氏家族的傳人,以流傳百年的純手工殺青、揉撚,而後置于竹簍內經年通風陳放,直到茶芽變成金黃色,然後曬青、風幹陳化、篩分、滅菌、緊壓幹燥等系列工序精制而成。其中有些工藝,爲吳氏家族不傳之秘。制成如瓜狀大小的茶沱,故称为“金瓜貢茶”。
中國著名的禅茶雙修,並都頗有造詣的鏡初居士,十分珍愛這款茶品,強烈推薦用紫砂陶器貯存此品。此茶無論是原料選擇、采摘和制作堪稱上上佳作,其中,至少兩年的茶芽存放期,都在經驗豐富的制茶師傅嚴密監控下。
此茶可以長期貯存,建議存期至少十年。貯存環境要求通風幹燥,清潔無異味。貯器離地至少十公分,此茶最好單獨陳放,勿與其它茶葉混放,以防其它茶葉的茶氣混雜到茶中,影响金瓜貢茶原本古拙大氣的口感。
“金瓜貢茶”采用現代先進普洱茶渥堆技術,它汲取了雲南、廣東、香港等地的濕倉陳化觀念,加以內地炒青後未幹燥直接竹簍裝的微濕後發酵做法,再不斷地加以改進,利用微生物促進茶叶人工发酵工序。最后,融合最新科技成果打造而成。“金瓜貢茶熟茶”最大特點在于渥堆,渥堆工序是左右著品質優劣的關鍵。
制作“金瓜貢茶”每次取用青毛茶十公噸爲一渥堆單位,潮水量(灑水)視季節、茶菁級數與發酵度而定,通常是茶量的30-50%左右,茶堆高度在一米左右。茶堆內部溫度不可過高,視制作地的溫濕度與通風情況來進行翻堆,使茶菁充分均勻發酵,若堆心溫度過高會導致焦心現象,即茶葉完全變黑焦炭化。經多次翻堆後,茶菁含水量接近正常時,便不再繼續發熱。
整个渥堆工序视所需发酵度状况,约时四至六周。渥堆人工熟化除了氧化作用外,其发酵基本上是利用湿度来培养微生物,再藉微生物产生大量的热能与分泌的酶来进行化学反应,使“金瓜貢茶”的兒茶素與多醣類氧化降解,這樣除了讓茶湯有特殊香氣與口感醇化外,其茶中許多的抗氧化活性成分會更有益人體健康。
在制作过程中,不同的温度、湿度及酸碱值,会产生不同的菌种,也因此对“金瓜貢茶”品質有了絕對性的優劣影響。
金瓜貢茶采制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