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紫砂壺的文化内涵|紫砂文化
摘 要:说到文人,人们便自然地与琴棋书画联系在一起,的确,文人与琴棋书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实,宜兴紫砂壺与文人同样渊源深远,可以这样说,文人在宜兴紫砂壺的发展史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紫砂壺;紫砂文化 ;紫砂文人
中圖分類號:J5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2)33-0058-01
宜興,地處長江中下遊的太湖之濱,依山傍水,物産豐富,成爲中國的陶都,絕非偶然,這和它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是分不開的,早在6500年前的新石器時期,這裏的先民們就開始懂得制陶。宜興的陶瓷産品極爲豐富,五朵金花享譽中外,其中最有名的便是紫砂陶。它不但外形美觀,款式多種多樣,而且經久耐用,泡出來的茶別有風味,並能長時間保持茶的香味和溫度。因而曆來深受文人雅士的喜愛。遠在春秋戰國時期,傳說範蠡功成名就後便和西施泛舟太湖,來到宜興隱居,範蠡跟當地人學做陶器,因此我們宜興人便尊稱範蠡爲陶朱公,文人自此便與宜興紫砂結下了不解之緣。
宜興紫砂文化 自聞名以來,已有五百多年的曆史,在中華曆史上更是一朵獨一無二的奇葩。宜興地處江南水鄉人文荟萃之地,所生産的紫砂器更是充滿了豐富的文化氣質。
说到文人,人们便自然地与琴棋书画联系在一起,的确,文人与琴棋书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实,宜兴紫砂壺与文人同样渊源深远,可以这样说,文人在宜兴紫砂壺的发展史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自古以来,文人学士都属于人数较少的特别阶层,他们拥有丰富的思想文化知识,喜欢通过书画、诗词、文章等艺术形式充分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其作品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很高的艺术层次。而紫砂壺凭借极为丰富的造型式样,古朴典雅的陶器色泽,典雅恬适的整体风格,与文人们淡泊雅致的审美情趣相得益彰,成为其品茗吟诗,风花雪月时的最佳选择。
一句“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的千古绝唱,道出了作为中国特有工艺品紫砂壺的独特魅力。伴随着源远流长的茶文化史,紫砂壺数来也已有千年历史,凭借着古朴而端庄的壶体造型、典雅而质朴的传统工艺以及多样而传神的表现手法,使得紫砂壺成为极具文化价值的艺术品,傲立于世界陶瓷艺苑之中。
众所周知,宜兴紫砂的真正起源在宋代,宋代的提梁壶是宜兴紫砂壺的传统产品之一,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就很喜欢提梁壶。相传宋代苏东坡在宜兴办学时曾在宜兴买地,现在丁蜀地区的蜀山这个地名据说就是他所取的。到了清末,宜兴人为了纪念苏东坡,称这种提梁壶为“东坡提梁壶”了。
一把茶壺,單純具備泡茶功能,是不會備受人們青睐的,它必須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