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茶道表演流程|佛道茶藝
茶與中國佛教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佛教徒飲茶史至晚可追溯到東晉。“禮佛茶”是焚香拜佛、敬佛敬師的特殊禮儀,也是調茶獻客、結緣行善的特殊茶藝。禮佛茶在禅房中進行,在做好准備工作的基礎上,分爲十道程序,謂之功德圓滿。十道程序分別是蓮步入場、焚香頂禮、禮佛三拜、普施甘露、打坐禅定、抽衣淨手、燙杯泡茶、敬茶獻茶、收杯接碗、問訊退場。下面就詳細介紹佛道茶藝的幾大步驟。
佛教初传中国,国人多视之为神仙方术一类。而当时僧人多修习小乘禅法,且严格遵循过午不食的戒规。为了补足午后的营养,提神益思,驱除禅修中的昏沉,同时也为了养生,迫切需要一种秘方或带有药有用功能的饮料。而正是这种需要,两千年来,使茶與佛教産生了千絲萬縷的聯系。
茶在寺院普及是在唐代,尤其是禅宗興起之後,並影響及于社會。《封氏聞見記·飲茶》記載:“南人好飲之,北方初不多飲。開元中,泰山靈岩寺有降魔師,大興禅教。學禅務于不寢,又不夕食,皆許其飲茶。人自懷挾,到處煮飲,從此轉相仿效,遂成風俗,自鄒齊滄棣,漸至京邑城市,多開店鋪,煎茶賣之,不問道俗,投錢取飲,其茶自江淮而來,舟車相繼,所在山積,色澤甚多。”由于唐宋禅僧的提倡,促進了北方民間飲茶習慣的普及。唐大中三年(849)“東都進一僧,年一百二十歲,宣帝問服何藥而致此,僧對曰“臣少也賤,素不知藥,性本好茶,至處惟茶是求,或出亦日遇百余碗,如常日亦不下四、五十碗”。
(一)莲步入场
在平和优雅的佛乐声中,住持师和大师兄、二师兄、两位沙弥尼身着佛装,穿海青,披幔衣,轻移莲步,进入禅房。众尼拐弯走的是直角,佛家认为无方不圆,要修到功德圆满,需要行走有方,拜佛有礼。行走坐卧,皆有佛理。
(二)焚香顶礼
进入禅房后按次序站于拜垫前,住持师到供桌前,右手持香,左手三指在前,右手三指在后,将香在灯上点燃,二指夹香,双手顶礼,心中默念:弟子恭敬供养十方三世一切佛、法、僧,以香头点绕小圈,焚香行礼。小圈代表十方法界,十方是佛教中的空间,三世是佛教中的时间,佛、法、僧是佛教“三宝”,焚香顶礼,表达虔诚之意。
(三)礼佛三拜
焚香之后再拜佛,这是标准的佛教拜佛仪式。两足呈八字站好,曲膝弯腰,右手按于拜垫中央代表佛,左手按于拜垫左上方代表法,右手从中央移至右上方与左手并齐,两拇指相接,掌心向上翻莲花掌,五体投地,心中想着为众生接福接寿,左手接福,右手接寿。收掌虚握,手心向下,心想将福寿施于众生。古时的五福为长命、富贵、健康、道德、和平。礼佛三拜,为众生祈求福寿双全,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