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熟茶的制作過程|普洱茶熟茶制作工藝
晒青毛茶經過發酵陳化,就演變成普洱熟茶。人工發酵普洱茶的第一道工序是渥堆,首先將茶葉勻堆,再潑水使茶葉受潮,然後把茶葉堆成一定厚度,蓋麻袋或塑料袋保濕,讓其發酵。
发酵期间的温度控制很重要,温度低,发不起来,温度高,烧堆。必须视温度变化及时翻堆调节温度。经过一段时间堆积发酵,茶葉色澤變爲褐紅色。渥堆達到適度後,扒堆晾茶,解散團塊,散發水分,自然風幹。待茶葉幹燥,再進行篩分分檔,制成普洱散茶。人工發酵普洱茶陳化期比生茶陳化期短的多。
具体的说,普洱熟茶制作工藝要經過原料的采購、毛茶的付制、發酵、翻堆、幹燥、分篩、揀剔、拼配,和壓制、包裝與貯運等環節,每個環節都有極強的技術因素:
1、原料采购:
普洱茶是以雲南大葉種曬青毛茶爲原料,經過後發酵而形成的具有獨特陳香的一類茶。因此,曬青毛茶的好壞,直接影響著普洱茶的品質。
2、毛茶付制:
毛茶入廠以後,按級歸堆、付制,要求老嫩基本一致,在進入下一道工序以前,要進行分篩,這樣能起到“撈頭”、“割腳”的作用,有利于增進發酵的勻度。
3、发酵:
普洱茶的發酵,是一個技術含量較高的環節,處理不好,將會嚴重影響普洱茶的品質,發酵時,毛茶一般含水量在9%-12%之間,也就是說必須增加茶葉的含水量才能進行發酵,而茶葉的含水量又必須根據茶葉的老嫩、氣溫、空氣濕度、季節、發酵場地等不同情況來適時調整。因爲發酵是微生物和植物酶類緩慢綜合發酵的過程,在工廠化的生産中,一般采用大堆發酵,潮水後堆高1.0-1.5米,每堆不低于10噸。潮水堆成堆後,蓋上濕麻布袋,這樣可以起到增濕保溫的作用,有利于發酵的進行。
4、翻堆:
普洱茶在發酵過程中,必須掌握好發酵溫度、堆溫,密切注意環境的變化,適時翻堆。發酵室內要求安裝溫、濕度計,茶堆四周要插溫度計,由專人負責記錄溫濕度的變化。
新发酵堆成堆后第二天必须进行翻堆,俗称“翻水”,再成发酵堆,以便水分分布均匀。如第一天加水不足,第二天翻堆时须补水,然后再拌匀成堆。一般来说,完成发酵需翻堆5-8次。当然,可根据毛茶的嫩度、發酵場堆溫、濕度及發酵程度靈活掌握翻推的次數。
翻堆时要求茶葉無團塊,而且得掌握好溫度。溫度低于40°C,難以達到理想的發酵效果,而高于65°C,則會出現燒心茶葉,造成葉底不展開,味淡,湯色暗。因此,掌握好溫度、濕度是生産普洱茶的關鍵。經過幾次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