鱗翅目食葉型害蟲的分類及防治
多。一般爲雌、雄異型,雌成蟲往往特化成幼蟲型,無翅無足,頭部和胸部退化、一生棲息在蓑囊中。雄成蟲是蛾子,翅發達,翅面上有鱗片或毛,斑紋簡單。幼蟲吐絲結成各種形狀護囊,囊上粘附斷枝、殘葉,棲息其中。俗稱蓑衣蟲、背袋蟲、袋子蟲、吊子蟲、避債蛾等。行動時將頭、胸伸出,負囊移動,行動遲緩,在茶园形成危害中心。幼龄幼虫咬食叶片下表 皮,留下半透膜斑块,成长以后咬食叶片呈不规则形缺刻、孔洞。严重发生时常将叶片咬食得残缺不齐,甚至啃食树皮,造成枯枝死树。是茶園、果園和其他樹木的一類重要害蟲。
形態特征:茶蓑蛾雄成蟲體長約13毫米,翅展約25毫米,深褐色,前翅外緣有2個較透明斑。雌成蟲體長約15毫米,較肥胖,黃褐色。後胸及第7腹節環生有淡黃色茸毛。幼蟲成熟時體長16~28毫米,黃褐色,胸部各節硬皮板上有褐色縱紋和斑塊。雄蛹咖啡色。護囊長25~30毫米,囊外縱列綴結有許多長短不齊的小技梗,排列較整齊。
发生规律:湖南、安徽等省一年发生1~2代,各地不尽相同。一般以3~4龄幼虫在护 囊内越冬。翌年3月越冬幼虫开始活动取食,5月下旬开始化蛹。两代幼虫发生期分别在6月上旬至9月上旬,9月上旬至翌年5月。11月以后,幼虫陆续将护囊封闭悬于枝叶上越冬。
防治方法:(1)及時摘除有蟲護囊,帶出園外集中消滅。(2)發現危害中心及時剪除,嚴防擴散。(3)藥劑防治。在幼齡幼蟲期噴灑90%敵百蟲、80%敵敵畏、50%殺螟松800倍液,或20%殺滅菊酯、10%天王星4000~6000倍液。噴藥時注意將護囊噴濕。
茶刺蛾
刺蛾類害蟲屬鱗翅目刺蛾科,爲害茶树的多达几十种。成虫体肥壮,全体密生绒毛和厚鳞粉,大多黄褐或暗灰色,少数间有鲜绿色,前翅靠近外缘常有l~2条斜纹。幼虫体扁,椭圆形或称纸烟形,体上有4列毒刺,俗称"火辣子"、"痒辣子".少数种类无刺。头小收缩在前胸下,足短小退化。化蛹前结石灰质硬茧壳。幼虫栖居叶背取食, 幼龄幼虫取食下表皮和叶肉,留下枯黄半透膜,中龄以后咬食叶片成缺刻,常从叶尖向叶基锯食,等留下平宜如刀切的半截叶片。幼虫多食性,是茶樹、果樹經濟作物上的一大類重要害蟲。
形態特征:茶刺蛾成蟲體長約14毫米,翅展約20毫米,體翅灰褐色。前翅從前緣至後緣有3條不明顯的暗褐色波狀斜紋。卵橢圓形,扁平,單産。幼蟲成熟時體長25~30毫米,長橢圓形,前端略大,背面稍隆起,黃綠至灰綠色。體前端背中有一個紫紅色向前斜伸的角狀突起,體背中部和後部還各有一個紫紅色斑紋。體側沿氣門線有一列紅點。低齡幼蟲無角狀突起和紅斑,體背前部3對刺、中部1對刺、後部2對刺較長。繭卵圓形,暗褐色,結繭在土下。
發生規律:在湖南、江西等省一年發生3代,以老熟幼蟲在茶叢根際落葉和表土中結繭越冬。三代幼蟲分別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7月中、下旬和9月中、下旬盛發。且常以第2代發生最多,爲害較大。成蟲日間棲于茶叢內葉背,夜晚活動,有趨光性。卵單産,産于茶叢下部葉背。幼蟲孵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