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茶茶樹的災害及防治
受百日大旱,持續35℃以上高溫達25天,7、8月降雨不足200毫米。南京地區當年新發展5400畝的茶園,平均保存率僅14.5%,其他地區也只有20—30%。成年茶樹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茶樹成片落葉、枝條幹枯。是年全省茶葉年産量下降12.4%,句容縣茅山茶場茶葉年産量從上年的50噸,下降到15噸,減産70%。當年全省茶葉總産量比上年減少6500噸,減幅12.4%。
特大幹旱對茶葉生産的嚴重影響,引起各級領導和茶場干部职工对建设茶園水利工程、采用噴灌機械設施的重視。1979年起省農林廳在國有茶場基本建设经费中安排了建设茶園水利工程與噴灌機械設施資金;省水利廳、鎮江地區水利局、無錫市農水局對國有茶場建设灌溉设施也给予资金支持。
1979年春,在省、地兩級農林、水利部門的支持下,金壇縣方麓茶場经县水利局规划设计,与江苏省竹箦煤矿茶場共建4级泵站提水工程。沿方麓茶場公路1侧铺设高压水泥管(φ330毫米)3800米,该場为积蓄水源,在县林科所附近利用地形低洼处,挖土方2.4万立方米,建造了1个可容20多万立方米的水库。第一泵站设在江苏省竹箦煤矿砖瓦厂范围内,用100马力柴油机从主河道抽水输往第二泵站,第二、三、四泵站分别用75、55、30千瓦电动机抽水输往竹箦煤矿茶場,每小时抽水320立方米。方麓茶場用200毫米直径高压水泥管350节,和150毫米直径高压水管400节铺设支管道通向茶園,共建固定噴灌350畝,同時,使用金壇縣湯莊公社噴灌機廠生産的噴槍,射程35米,壓力3公斤,在較遠的茶園中修造了4×3立方米與3×3立方米的蓄水池190個,通過埋設的高壓水泥管道將水輸入蓄水池內,用流動噴灌機噴灌500畝茶園。流動噴灌設備是自行組裝的,動力是金壇縣登冠鄉生産的12匹馬力柴油機,水泵是鎮江林機廠産,噴頭爲無錫生産,射程10米。
與此同時,溧水縣茶場在老鸦坝大型水库和五七水库建第一、 二电灌站,修建5.1公里的水利设施(石渠、330厘米高压水泥管、暗渠等形式)解决一、二、三工区2500亩茶園灌溉用水,建固定噴灌120畝,其余采用流動噴灌機噴灌茶园。该場在建设输水管道时测算,用高压水泥管比修建砖石水泥渡槽成本减少83%,因此在建设中选用了高压水泥管。
宜興縣陽羨茶場通过改造玉女潭提水泵站和沿公路的铸铁管道,先后在場部附近建设茶園固定噴灌設施500畝。句容縣下蜀茶場在喷灌设施建设时采用塑料管作支管道,常因茶園深翻.施肥作業造成損壞,因此此後不再采用這種材料鋪設茶園輸水管道。這一時期,高淳縣青山茶場、句容县张庙茶場、茅山茶場、九华茶場、无锡市郊区梅园茶果場、无锡茶葉研究所、躍進茶果場、大浮林茶場、扬州平山茶場和盱眙县茶場等也都因場制宜修建了各种类型的水利工程与灌溉设施。
1985年,無錫市茶葉研究所根據宜興縣氣象站和該所積累的15年氣象資料及茶葉生産實績,綜合研究分析,提出了茶園旱害成因,即夏秋季節氣溫特高,絕對最高氣溫35℃以上,茶樹枝葉蒸騰大于根系吸收,生理生育受阻,新梢漸次泛紅直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