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宮“夏喝龍井,冬飲普洱”的故事
普洱 貢茶 清乾隆年間,普洱 城內的一大茶莊,莊主姓濮,祖傳幾代都以制茶售茶为业。这一年,又到了岁貢之时,濮氏茶莊的團茶被普洱 府选定为貢品,于是少庄主与普洱 府罗千总一起进京纳貢。
這年的春雨時斷時續,毛茶没完全晒干,就急急忙忙沿朂、装驮。当时从普洱 到昆明的官馬大道要走十七八天,從昆明到北京足足要走三個月,從春天走到夏天,總算在限定的日期前趕到了京城。
濮少莊主一行在京城的悅來客棧住下之後,小心地打開竹箬茶包,糟了,所有的茶饼都因为秘曚而变色了。两面三刀人本来打算自杀谢罪,幸好一个店小二喝了此茶,觉得滋味很好,于是一行人斗胆把秘曚的茶餅呈了上去。
乾隆是一個喜歡品茶,鑒茶的皇帝,他幾次下江南都到了江浙茶山,鼓勵種茶制茶。他還有一個特制的銀鬥,專門用來稱水的輕重,以評定泡茶名泉的优劣。这天,正是各地貢休齐聚,斗茶賽茶的吉日,乾隆看着全国各地的貢茶真是琳琅滿目。突然間,他眼前一亮,發現有一種團茶餅圓如三秋之月,湯色紅濃明亮,猶如紅寶石一般,顯得十分特別。一聞,醇厚的香味直沁心脾,喝一口,綿甜爽滑。乾隆大悅道:“此茶何名?滋味这般的好。”又问“何府所貢?”太监忙答:“此茶爲雲南普洱 府所貢。”“普洱 府,普洱 府……此等好茶居然無名,那就叫普洱 茶吧。”
後來,濮少莊主夥同産普洱 府的茶師根據這餅茶研究出了普洱 茶的加工工藝,其他普洱 茶莊也紛紛效仿,于是普洱 茶的制茶工藝在普洱 府各茶莊的茶人中代代相傳,並不斷發揚光大。從此,普洱 茶岁岁入貢清廷,历经两百年而不衰。皇宫中“夏喝龍井 ,冬飲普洱 ”也成爲了一種時尚和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