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聰人茶文化探源
底巴早已落地,喜形一色,那興奮勁,後人形容說決不會亞于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時的驚喜。
原來那獵頭雷底巴在咔唾樹葉的余味時,一種濃濃的回甜味産生于嘴中,並且急轉直上,余味無窮,霎時精神倍振,使人心曠神怡,耳聰目明。獵頭雷底巴借助一時的興奮勁,在斜陽的光輝下辨清了方向,認准了回“卡”的方位。
衆獵手聽了老獵頭剛才發現的情況介紹,紛紛從他手中接過神奇的樹葉嚼起來,不一會,個個精神倍振,口也不渴了,疲勞也跑得無蹤無影了。獵手們在太陽的余輝下興高采烈的踏上了回“卡”的歸途。
“苦聰人”對物取名一般都有一些規矩:依據象形、擬音、氣味等方式命名。這次新認識的樹,其味先澀而後回甜,所以被命名爲則皮(ZHECHUANGPIE)(“苦聰語,譯爲漢語就是:澀甜葉,即:茶葉的意思)。這一苦聰語對茶的專用名詞,如今近乎于失傳,知道它原來的音和義的“苦聰人”已經微乎其微了。相反的,“則皮”這一個由漢民族語言和““苦聰人”語言組成的“雜交語”,“苦聰人”卻人人聽得懂,個個都知道它是說的是什麽東西。
傳說,在《辭海》中的解釋:指長期留傳下來的對過去事迹的記述和評價。既然是這樣,“苦聰人”的這則民間傳說理當作爲考證這個民族茶文化的史料。這個傳說給我們提供了“苦聰人”這個古老的民族與“茶”這個古老的大衆飲料有著久遠的曆史淵源。近年來在哀牢山腹地發現了數萬畝野生古茶樹群落,其中一棵據權威專家考證,已經生長了2700年。這一個新發現絕不會是“苦聰人”與“茶”文化有著久遠曆史淵源方面的偶然巧合。是不是有著什麽必然的聯系,還望各位專家給予進一步的考察論證。除了傳說外,苦聰村落中還是有一些十分獨特的茶文化,興許這些獨特的東西還有可能成爲上述傳說中某些內容的有力的證明材料。下面讓我們作一些簡單的羅列。
三、方興未艾的“苦聰人”茶文化
1鮮葉竹筒湯。
這是一種較爲原始而又可以考證的飲茶方式。說它原始是它的煎制方法十分簡單,並且還帶有原始的痕迹。其過程是:采回鮮葉——洗幹淨——放進竹筒裏——加上水一烈火中炙烤竹筒——水開取出——倒入竹碗裏品嘗飲用。
特點:湯色黃綠,氣味清香,口感好。
這一道茶,煎制方法雖然原始,但是過程麻煩,而且費時費燃料,因而,很少有人沿用,現在幾乎難以一睹了。
2大鍋湯
這是一種煎制茶湯極爲簡便適用的方法。其過程是:大鐵鍋裏倒入適量的水——放入適量幹淨的茶葉——生火燒開便可供集體飲用了。苦聰山寨裏但凡有三五人以上一起工作時,便少不了這種茶水。這種茶水的煎制方法極其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