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普洱茶國標蝶變
葉原料被用于普洱 茶加工,而且並不適合普洱 茶加工工藝的少量福建、四川茶葉原料也被制成了所謂的“普洱 茶”。甚至出現大量進口緬甸、越南的茶葉制作普洱 茶的現象。
“普洱 茶的拼配是傳統的工藝,就我個人所知,95%的普洱 茶成品都是拼配過的。比如一些普洱 茶品牌用7成的緬甸毛茶加上3成的本地曬青,做成的産品是否算雲南普洱 茶?”上述網名爲“普洱 茶博士”的普洱 銷售商這樣告訴記者,在普洱 茶瘋狂的2006、2007年,因爲産量太大,本地原料跟不上,一些大茶廠有幾乎一半的毛茶都是采用緬甸茶。
“普洱 茶博士”表示,他認爲此次“國標”就如新出台的醫保規則一樣,是避重就輕和毫無意義的。普洱 茶的質量和茶種有關,就算是全部雲南本地茶種,還分爲春茶、雨水茶和秋茶,那麽按照國標規定,是否只要是雲南本地的都算呢?比如俗稱的“大馬茶”,是雲南茶在馬來西亞存儲2~4年再運回來加工的,這種茶品是否能算普洱 茶?
從去年開始,攀上巅峰之後的普洱 茶又迅速跌到冰點,目前我國的普洱 茶市場仍處在調整期。尤其是由于2007年的一些普洱 茶“名不副實”,所以2007年出産的茶就格外難賣。
“普洱 茶崩盤之後,大廠商用料銳減,今年雲南很多地方連春茶都沒有消化完。”“普洱 茶博士”告訴記者。
經過瘋狂炒作後,今年普洱 茶價格也已大幅下降,目前的普洱 茶價格已恢複到2005年的水平。此前被炒家爆炒的幾大普洱 茶品牌,今年售價只是最高時的十分之一。同時,大批的普洱 茶專賣店都被淘汰了,剩下的普洱 茶專賣店,很多都在苦苦維持。
“普洱 茶並非只是‘原料’這一個關鍵的問題,工藝和制作的流程才是重點,特別是熟茶、熟普。”“普洱 茶博士”表示,盡管經過了將近十年的市場培育期和快速發展階段,熟茶和熟普的工藝和流程至今仍沒有一個規範的細則,有的只是一些“專家”或者“著名茶人”的經驗和個人的片面總結,在形式上頭頭是道,而在具體的工藝制作之中“高科技”的東西卻屢見不鮮。
在他看來,雲煙、雲花和雲藥成爲支柱性産業,都至少用了將近二十年的時間,雲南的普洱 茶要想成爲四朵金花裏面的一員,並非只是一個地理保護標准的事情,盡快的在工藝和質量方面努力,才是正道。
文/呂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