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晉商與湖南安化黑茶|黑茶文化
而喬家的祖先喬貴發,剛到蒙古草原時甚至連小販都算不上,他靠賣苦力,給別人拉駱駝爲生。
乔贵发第六代孙乔挹青说:“一开始去包头的时候,乔贵发一分钱都没有,就全是靠苦力打工。后来挣了一些钱,当是当初买卖做得也不是很好,于是他又回到老家又开始种地。
他在包头的那个小买卖,就请一个姓秦的老乡在那守着。乾隆二十年的时候,他有了一个机遇。那年是粮食丰收,老秦那个时候感到粮价很便宜,就收购了大量黄豆、玉米这一些东西,为的是以后磨豆腐,生豆芽。因为价钱比较便宜,就存了一些,没想到第二年天气大旱,一旱后大庄稼种不下去,只好种点儿小秋。黄豆值钱了。买卖有了转机,于是老秦有把老乔叫到了那儿。两个人从那个时候开始有了点模样,有点规模了。“
山西商人经营茶葉的足迹遍布了大半個中國。在恰克圖模樣的中國商人有二十多家,其中只有兩家是非山西籍的,一家是北京的,一家是新疆的。剩下的全部是山西人就是說恰克圖貿易是由山西人壟斷的。整個茶葉貿易的路線,當時有三個重要的。恰克圖是第一大市場,第二個史海拉爾市場,這是東北方向,西北方向是塔爾巴哈台,塔城市場,就是現在阿裏山口往西區的市場。
茶商的勢力和財富,也改變了山西人的觀念,當時山西流傳這麽一句話:“當官入了閣,不如草票莊上當了客”;“家有萬兩銀,不如茶莊上有個人”。茶商之地位可見一斑。
为追踪千两茶經營者的足迹,我們來到了祁縣渠家大院博物館。這個于1996年9月正式對外開放的博物館,是渠家大院的産物,渠家以經營茶葉發家,其所經營的長裕川茶號也是當時晉商中最大的茶莊之一,所謂“長裕川聲明卓越,三晉源彙通天下”,這是對渠家兩國大茶號的诠釋。渠家在祁縣修建了幾十個大院,有“渠半城”之稱。
在渠家茶葉博物館內存列著晉商監制的“宏源”川字牌青磚茶和千兩茶模型,這不禁使人想起《喬家大院》劇中行走在戈壁沙漠上駱駝古道以及喬致庸頭頂烈日,足履灼沙,栉風沐雨,把一支支、一片片茶磚運往恰克圖的艱難情景。
游过了太原平遥和渠家大院,不能不到乔家大院看一看它的淖约风姿。“先有复盛公,后有包头城是对乔家巨富的形容。乔家是典型走西口发迹致富的巨贾大商,当年主要在恰克图、包头等地与蒙古俄国进行先有、毛皮的交易。最盛时,经营店铺十九家,员工四五百人,还有两个大票号“大德通”、“大德恒”。
乔家从发迹到衰落,传了七世。第一代乔贵发为创业者,发迹于包头。乔贵发有三个儿子,其中乔全美是第三个儿子,他继承了乔贵发的基业,创设了包头“复盛公”。桥全美又生了两个儿子,二子乔致庸,是如今所存乔家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