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岩茶營銷新模式:返璞歸真與文化提升
[福建日报] 2015-09-24
近兩年來,武夷岩茶市場與高端煙酒、奢侈品、工藝品、藝術品一樣,經曆了一場“擠泡沫”的變革過程。原來那種只重“名頭”、標簽,價格扶搖直上的市場“虛火”漸消之後,岩茶市場是否變得更爲健康?“新常態”下正在醞釀哪些新的發展模式?
第一次乘坐從福州到武夷山的高鐵,窗外的美景與聊天的興奮,讓記者差點忘了下車——這旅程真是太快了!
由于職業的敏感性,記者馬上意識到一個問題:時空距離的改變,一定會在某種程度上爲武夷岩茶帶來新的契機。
陳茶封壇,創新直銷新模式
70後的陳善明是武夷山土生土長的茶農,早年岩茶賣不出錢的時候,他還在景區裏爲遊客擡過轎子。後來岩茶熱起來,他敢想敢幹,又陸續買進了幾百畝茶山。今年,陳善明創造出一種陳茶封壇直銷的新模式,一下子成了武夷山的明星人物。
俗話說“一年茶,三年藥,七年寶”,武夷岩茶的傳統工藝,其出發點就是去除苦澀,發揮其養生功用,且便于陳放。早在2013年,陳善明就萌發了開發武夷山陳茶市場的念頭,他想改變武夷岩茶過度包裝、“說法”紛纭,令消費者如墜五裏霧中的現狀,讓岩茶返璞歸真,回到“柴米油鹽醬醋茶”的最初“本分”。
鉴于当时国内尚未有陈茶窖藏的成熟技術,陳善明決定填補這一空白。2014年12月,通過與武夷學院茶與食品學院的課題合作,在院長李遠華博士的領銜下,窖藏茶科研小組攻破了一系列技術難題。
9月5日上午,記者恰好趕上了善明茶廠舉辦的第二季陳茶十年封壇典藏活動。活動現場熱鬧非凡,200余位茶友從北京、上海、浙江及省內各地趕來參加,不少茶友當場購下不同檔次的茶葉,由書畫家書寫封條,封壇窖藏。
陳善明告诉记者,这次封坛活动能来这么多人,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合福高铁的开通。福州、厦门都是武夷岩茶的重要銷售區域,現在茶友們來武夷山非常便捷,可以直接前來體驗制茶的全過程,而不像過去只能聽茶商“講故事”。
所以,他要把封坛活动打造成一个集合茶境、茶藝、茶學的茶文化之旅,茶友既可以前來旅遊休閑,觀摩茶業基地,還可以對話學院派茶學者,獲得面對面的茶知識傳授與解讀。
至于销售方面,他希望通过“朋友带朋友”、口碑相传的方式,虽然质朴而原始,却可以培养出忠实可靠的顾客群体。
同时,他也利用微信群、公众账号等,加强与顾客之间的互动,了解他们的消费感受。
比如,对于购买封坛陈茶的藏友,他每一年都會寄出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