彜山蘭若:開啓武夷山修心之旅的東方魅力
一部分已經與廳堂櫃櫥的其他藝術品融爲一體,無論是紫砂、陶、瓷、書籍、字畫,無論古物、新品,都透著濃烈的文化氣息,幾處盆景更是點綴了藝術的生命力。
每每愛茶人周末體驗的兩天中,你會發現,與彜山蘭若的首席發起人、福建省中小企業商會常務副會長王開心多次交流,正如他的名字一樣,他總是充滿微笑地對著你。留給人印象最深的有二:一是深夜品茶閑聊中,他對創辦“彜山蘭若”的解說與專注,二是他爲我們介紹沈克龍作品時那種發自內心的對藝術的陶醉。
虛實的畫中畫風
說彜山蘭若走的是台式簡約風,或是中國現代風,未免太膚淺論斷。彜山蘭若家,熟悉的東方文人元素中,虛實間多了更多對生活哲學的體現。
不論牆上的山水墨畫、厚實的長形矮桌,以及榻榻米的搭配,桌上的各類經典書籍,或是布滿了每個角落的花卉,都像是由這個地方“長”出來一樣,沒有絲亳的刻意造作,而大格局的開窗設計,則是爲了方便邀請遠方的山林景色進來作客。
無論茶室或書房的空間呈現,人們都可以隨處坐下來聊天喝茶,悠閑地體驗這裏的景致、遊走在隨處都是景、內外虛實的大環境。
彜山蘭若的內部空間,以鐵、櫃、燭火、中國傳統濾紙漿的竹簾等簡單元素;這竹簾子創造簾外、簾內呼應著好山好景,多了層虛實間畫中畫的暧昧與想象。
透過大片玻璃窗,山水景色自己跑了進來,客人坐在其中,自在,清淨,竟然就滋生出山高水長的胸懷。來到這樣安靜的空間,真的會感受到禅宗語錄說的“逢茶茶,遇飯飯”的禅理:該喝茶就喝茶,該吃飯就吃飯。
點一根沈香,品一口岩茶,睡一個稀裏糊塗,都是人生的惬意。“人生貴在平淡之心,做事難在持之以恒,這兩點做到了,擡頭即是風景!”——一位彜山蘭若的訪友修心之旅時體悟。(周小麗文/攝)
岩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