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進的岩茶南遷計劃|岩茶産業
如今,王进已建立起东方丹霞独特的选茶、種茶、制茶、陳化和儲存完整技術系統,在市場中博得了各界好評。
惠州岩茶
“现代客土法”解决了武夷岩茶種植難題,但因武夷山的茶企多達千家,茶園分散,價格離譜,武夷岩茶在傳統工藝影響下加工無法規模化、口感無法標准化,價格畸形,無法滿足市場供應。
再加上,近几年来,由于气候变化,武夷山多次出现倒春寒,导致春茶大幅度減産,這再次讓劉宗超對延續岩茶生産這一課題進行深入研究。
“岩岩有茶,非岩不茶。”岩茶適宜氣候溫和、冬暖夏涼、雨量充沛的生長環境,岩韻來自地質屬于丹霞地貌的多懸崖絕壁,2011年,東方丹霞茶業有限公司制定岩茶南遷計劃,由劉宗超主持進行岩茶南遷種植試驗,以緩解氣候變化引起的減産問題。
刘宗超走遍了广东境内的丹霞山区,寻找适宜种植岩茶的新地方。他們首站選擇距離160公裏的泰甯縣試種,隨後南移至900公裏的廣東惠州種植。
在惠东县白盆珠水库旁,西枝江南岸丹霞丘陵地带,在没有任何先例的情况下,在农民杨天送的配合下,他们建成了广东省唯一的岩茶基地。經過3年精心培育,岩茶在惠州試種成功並開始采摘制茶。
2014年,杨天送在300亩岩茶試種基地內,300多公斤的茶葉收獲了30多萬元。因茶園的發展,當地的荒坡地得到了利用,給那裏農民帶來了收入。同年,惠州岩茶榮獲第十一屆中國國際茶業博覽會金獎,引起業界震驚。
这给了王进莫大信心,他决定用互联网的思维合作扩大种植面积。
他将这一计划称之为“岩茶南遷”,將在惠州産的茶稱爲“惠州岩茶”,和其種植的武夷岩茶一樣,均使用東方丹霞品牌。盡管價格差別較大,但王進期望通過此舉,讓更多人能喝到“香甘重滑”的岩茶。
调研发现,在江西 、广东、湖南、浙江等地,有几千万亩土地是丹霞地貌,因为土地贫瘠,这些土地绝大部分被荒废。“但恰恰是这样的土地适合种植岩茶。”王進說。
选择在惠州作为“岩茶南遷”的第一站,王進還有其他考慮。
珠三角经济发达,广州、深圳、香港休闲旅游市场巨大,王进决定不仅种茶,還要把茶園與休閑農業旅遊、茶文化結合在一起,將傳統的第一産業,變成第六産業,即他所稱的“娛樂農業”。
他已经计划,今年7月将举办东方丹霞岩茶南遷計劃初獲成功及中國岩茶産業發展研討會。
岩茶産業